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论多主体联合发文现象

发布时间:2019-05-27 20:13
【摘要】:多主体联合发文的做法适应了现实的需要,降低了立法成本,减少了法制冲突,提高了同一法律文件在诸多领域中适用的效果,但也遭遇了法律上的难题,如对诸多联合的行为并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对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何定性、其效力等级如何、由哪一个机关来监督等均未加以明确。应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来明确赋予多主体联合发文行为以合法性,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规制,使其在满足现实需要、解决横向共同事项问题的同时,也在法律的框架内运行。
[Abstract]:The multi-body joint issuing method is adapted to the needs of the reality, reduces the legislative cost, reduces the conflict of the legal system, improve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same legal document in a plurality of fields, but also has the problems of law, such as no clear legal basis for many joint actions, It is not clear how the normative documents jointly developed are qualitative, the level of its effectiveness, the supervision by which organ or the like. The relevant laws should be improved to make it clear that the multi-subject joint issuing act is of legitimacy, and the related problems should be regulated so a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cross-common matters while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reality and to operate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law.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
【分类号】:D920.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高新华;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理论基础——从新宪法修正案谈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陈爱萍;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杨立江;大学生道德人格建构刍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胡文木;论法治与人性——兼论“人性恶”理论之得失[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管在高;非营利组织与社会中介组织概念之辨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王顺芬;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看我国现行法的渊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8 王世洲;关于中国死刑制度的反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李春霞;可持续发展与两种文化的整合[J];北方论丛;2005年01期

10 庄严;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历史主体的深层理论思考[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吾淳;;由精英而大众:荀子与孔孟伦理思想之别及其意义[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五辑)——2006国际儒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荀振芳;;学术自律视角中的学术自由[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2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杨伟东;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强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张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钟爱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权力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刘君栩;资本与生产力关系的哲学审视[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葛明珍;论权利冲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谢鸿飞;法律行为的民法构造:民法科学和立法技术的阐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迎年;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中的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斌;有关合同法中显失公平规则的探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3 蔡书贵;实践性道德主体的建构与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4 姚亮;爱默生与美国民族文学进程[D];苏州大学;2001年

5 王志军;从马克思早期对宗教的批判看哲学的根本变革[D];黑龙江大学;2001年

6 高巍;英美法三国行政诉讼制度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7 周红阳;刑法和人性:西方思想的批判性阅读[D];湘潭大学;2001年

8 雷天遥;价值视野中的中国法治现代化[D];湘潭大学;2001年

9 姜登峰;法治的人性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刘月楚;罪刑法定的程序性要素[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4864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4864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9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