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诉讼权能与审查密度——德国行政诉讼制度的整体关联性

发布时间:2019-05-31 01:12
【摘要】:诉讼权能与审查密度同属行政诉讼的关键制度,但我国学理却惯于对两者分别观察,有关这两个领域的制度实践同样分头进行,并无关联。与此相对,德国法中严格的诉讼权能与高密度的司法审查,却体现出行政诉讼制度间的相互配合与密切衔接。两国的差异一方面源于在制度建构中,行政诉讼是否首先被作为由诸多环节共同构成、紧密关联、配合作用的整体来对待;另一方面则源于作为制度建构基础的行政诉讼学理是否强调对逻辑一致的周密考虑和整体完整的反复锤炼。而本文的写作正是从诉讼制度的整体构成与系统作用角度出发,通过对照德国与中国在诉讼权能与审查密度两方面的不同处理,以及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一方面尝试跳出以往对行政诉讼制度予以片断认识和分隔理解的视野窠臼,从整体上观察和把握不同国家行政诉讼的概观风貌;另一方面则希望在我国的行政诉讼的学理讨论和制度实践中,同样导入对逻辑一致和整体完整的思考与追求。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院中德法学所;
【基金】:中国政法大学青年学术创新团队项目成果
【分类号】:D951.6;DD91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夏锦文,高新华;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演进[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杨寅;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新说[J];法学;2002年05期

3 沈福俊;论对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认识及其发展[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4 李杰,王颖;行政诉讼原告的主体资格[J];人民司法;2002年09期

5 丁丽红;关于扩大行政诉讼对合法权益保护范围的思考[J];行政法学研究;1999年01期

6 李晨清;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利害关系要件分析[J];行政法学研究;2004年01期

7 王天华;;从裁量二元论到裁量一元论[J];行政法学研究;2006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琦;论行政裁量的性质及其构成[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述红,黄仕红;应对WTO挑战的司法审查制度改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何海波;;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一页司法权的实践史(1990—2000)[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3 夏雨;;行政规划裁量论[J];北方法学;2009年05期

4 李贺霞,刘茵;论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确定标准和范围[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胡乾坤,陈智元;滥用职权罪的客观要件解释[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祝佳;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张明华;;《就业促进法》应建立公益诉讼制度[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4期

8 黄泺;;论行政公开——阳光下的政府法[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0期

9 孙春牛;;论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与原告资格的关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蔡金荣;张明华;;我国当前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之若干缺陷[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温辉;;论行政公诉的理论基石[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李修棋;;论中国环境行政诉讼的范围及拓展——兼与美、日比较[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3 张志斌;;行政允诺案件审理的逻辑断层与修正——围绕缺失审查允诺本身展开[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方龙华;汪群;;行政相对人诉权保护探析——兼论“利害关系人之诉”制度构建[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牟旭;陈翔熙;;论行政裁决诉讼模式的选择——“形式当事人诉讼”在我国的实现[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蓓;;浅析劳动者公益诉讼[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7 张艳丽;;给付行政视域下的失地农民保障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8 张武扬;;关于“公共利益”界定的法律认识及思考[A];修宪之后的中国行政法——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天华;;裁量标准基本理论问题刍议[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何海波;;晨光初现的正当程序原则[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佳;民行交叉案件诉讼处理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3 刘东亮;行政诉讼目的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王彦;行政诉讼当事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张锋;自然的权利[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刘爱军;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7 白雅丽;司法的角色[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梁国启;我国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祖燕;行政解释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郑雅方;行政裁量基准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会玲;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D];河北大学;2007年

2 孙焕焕;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原告资格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卢淑珍;论行政调查的法律救济[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孙琼;我国专利确权行政诉讼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鹏;非诉行政执行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经颐;水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农秋兰;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陈瑞志;判例司法解释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唐映红;裁量基准法律效力之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想;土地规划之利害关系人权利保障机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锡锌;行政程序理性原则论要[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章剑生;论行政公正原则[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3 高家伟;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4 李傲;未型式化行政行为初探[J];法学评论;1999年03期

5 郑春燕;论民众诉讼[J];法学;2001年04期

6 于安;行政诉讼的公益诉讼和客观诉讼问题[J];法学;2001年05期

7 张驰,韩强;民事权利类型及其保护[J];法学;2001年12期

8 钱伯华;论行政公诉制度[J];法学;1998年04期

9 章剑生;论行政诉讼中原告资格的认定及其相关问题[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10 罗豪才;现代行政法制的发展趋势[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大明;;民国初年关于行政诉讼体制的争论[J];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2 陈启衍;浅议人民检察院参与行政诉讼[J];东南学术;1990年06期

3 杨建顺;;建设法治国家与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J];法学家;1998年01期

4 阮雪芹;侯士宇;;论我国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制度的衔接[J];法制与社会;2007年01期

5 郑文明;;亚洲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及借鉴[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01期

6 刘飞;;变迁中的德国行政诉讼制度——问题、对策与展望[J];行政法论丛;2010年00期

7 万军;;浅析法国行政法院制度——兼论对我国行政诉讼的启示[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07期

8 杨克佃;革除封建意识增强法制观念[J];行政法学研究;1994年02期

9 李启成;清末民初关于设立行政裁判所的争议[J];现代法学;2005年05期

10 小早川光郎;王天华;;行政诉讼与裁量统制[J];行政法学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袁曙宏 李洪雷;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1年

2 ;共同的课题 共同的思考[N];法制日报;2003年

3 杨海坤;“官告民”应该缓行[N];法制日报;2002年

4 祝平;批准教师退休须依法[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5 上海政法学院教授 关保英;我国法律体系中公法相对偏软[N];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进;北洋政府行政诉讼制度初探[D];苏州大学;2012年

2 陈有勇;民国时期行政诉讼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1年

3 夏春华;美国行政行为司法审查范围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893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4893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4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