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日本近年民事取证制度改革述评

发布时间:2019-08-05 10:36
【摘要】:日本民事取证制度一直以来都以文书提出命令制度为主导,但当事人照会制度在新民事诉讼法中的增设,打破了大陆法系国家民事取证制度中法院参与的惯常做法,受到了日本学界与实务界的普遍肯定。在近年对民事诉讼法所进行的若干次修改中,日本立法机关又对当事人照会制度以及先前的文书提出命令制度等进行了改革与完善,逐渐形成了独具日本特色的民事取证制度体系。就长远来看,日本在民事取证领域仍将继续保持法官职权进行主义的取证模式,但其中会呈现出愈益浓厚的当事人主义色彩。
[Abstract]:The Japanese civil evidence collection system has always been dominated by the document order system, but the addition of the party note system in the new civil procedure law has broken the usual practice of court participation in the civil evidence collection system of civil law countries in civil law countries, and has been generally affirmed by the Japanese academic and practical circles. In recent years, the Japanese legislature has reformed and improved the system of note to the parties and the order system of the previous documents, and gradually formed a system of civil evidence collection with unique Japa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long run, Japan will continue to maintain the evidence collection mode of judge's authority 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civil evidence collection, but it will show a stronger and stronger litigant color.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基金】: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CDJRC10080005)
【分类号】:D931.3;DD91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熊跃敏;;法官职权调查证据的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6年06期

2 白绿铉;我国民诉制度改革与比较民诉法研究——谈比较民诉法的研究体会[J];法学评论;1999年05期

3 唐力;有序与效率:日本民事诉讼“计划审理制度”介评[J];法学评论;2005年05期

4 熊跃敏;;日本民事诉讼的文书提出命令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诉讼法论丛;2002年00期

5 唐力;;日本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及其法理[J];环球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胜伟,喻煌,胡f;我国鉴定人制度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2 吴建农;民事诉讼代理制度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李汉昌,陈金玲;督促程序中债权人的程序障碍——兼论督促程序的发展完善[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4 杨红朝;;执行中止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郭志远;;“以人为本”与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完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封利强;;证据审查机制初探[J];北方法学;2009年05期

7 童兆洪,林翔荣;民事执行救济制度刍论[J];比较法研究;2002年03期

8 熊跃敏;诉讼上和解的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3年02期

9 沈健;比较与借鉴:鉴定人制度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10 邱星美;;当代调解制度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房保国;;诉讼法视野下的证据法[A];证据理论与科学——首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封利强;;论我国证据审查模式的选择[A];第二届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卷)[C];2009年

3 周勇;;论民事附带行政诉讼和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方式改革与诉权保护原则[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4 奚玮;;自认属性及其相关问题研究[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5 王丹凤;;试论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娟;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法理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2 徐胜萍;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吴杰;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之基础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4 周孟炎;民事审判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侍东波;程序参与及其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杜闻;民事再审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刘田玉;诉讼真实观的演变及其程序意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张艳蕊;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俞亮;证据相关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黄良友;民事再审之诉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雁;国际商事仲裁临时措施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周绪峰;侦查人员程序性违法的举证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郭露璐;论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赵旋;论中国特色审判方式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景旺;中美群体纠纷解决机制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珊;衡平居次原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郑菲;试论我国司法鉴定人的诉讼地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琨;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陈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龙中华;自认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马晓君;我国民事执行中强制管理制度的构架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永泉;论民事鉴定制度[J];法学研究;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祁群;企业技术进步的关键:财税体制的改革与完善[J];法学;1992年05期

2 马俊;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立法构想[J];实事求是;2005年06期

3 马俊;;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立法构想[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4 刘中伟;;试论21世纪中国政治决策的改革与完善[J];学术探索;2007年01期

5 李元春;;浅析我国金融法制的改革与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8年17期

6 樊荣庆;吴燕;;未成年人刑事检察诉讼程序改革与完善的价值[J];法学;2006年10期

7 葛建军;杨淑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诉讼程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J];法学;2006年10期

8 邹芸潞;;浅析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改革与完善[J];商业经济;2008年14期

9 许晓春;刘谷良;;论政府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作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10 莫彩蓉;李慧;孙国徽;;简论社区矫正制度[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书杰;张惠灵;;WTO与我国诉讼制度的改革与完善[A];2002年度全省法院应对入世工作研讨会获奖论文专辑[C];2002年

2 殷德山;;改革与完善制约法院审判监督机制的体制[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3 许保民;王彦杰;杨天瑞;李新民;;现行法医鉴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许保民;王彦杰;杨天瑞;李新民;;现行法医鉴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赵俊康;;我国国情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蒋永青;;简议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改革与完善[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高东升;霍振杰;;优化珠心算教练师培养机制 保障珠心算教育健康有序发展[A];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佘黎;;改革与完善行政决策体制 促进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依娥;;我国缓刑制度的改革与完善[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10 缪勤昌;;刍议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与完善[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丽;要大力改革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N];中国企业报;2002年

2 张弘力;分税制的改革与完善[N];人民日报;2003年

3 何文;煤炭价格体系的改革与完善[N];中国矿业报;2004年

4 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 齐树洁;ADR的发展与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上)[N];人民法院报;2005年

5 李荣珍;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N];检察日报;2000年

6 刘晓园(作者单位 兰州市地税局);个人所得税管理及其改革与完善[N];甘肃经济日报;2004年

7 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 齐树洁;ADR的发展与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下)[N];人民法院报;2005年

8 刘翠霄;四类社会福利事业的改革与完善[N];中国社会报;2004年

9 高尚全(作者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改革与完善政府治理是一项迫切任务[N];经理日报;2003年

10 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裁 朱利;改革与完善 证券发行审核制度[N];证券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才明;民族乡政府管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李利权;改革与完善我国林业投融资体制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3 兰喜阳;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与完善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刘忠和;第三方监管理论:金融监管主体角色定位的理论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5 乔文魁;党内民主发展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6 蒋经法;我国企业所得税改革及其会计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7 王镭;国际投资中的涉外企业所得税收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刘少军;刑事审判中的对抗与合意[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王沛;禁止酷刑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10 李秀娟;《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红;试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董新怀;审前程序改革与完善[D];安徽大学;2003年

3 肖岚;论我国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改造[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4 郝伟;论我国财产税制的改革与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刘辉;论陪审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王笑严;我国非监禁刑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王丽娜;对改革与完善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8 顾存杰;论我国民事诉讼鉴定人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张亮;民事诉前财产保全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10 张小敏;论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230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5230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b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