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经义决狱与汉代衡平法的形成和发展

发布时间:2019-08-09 10:34
【摘要】:汉代经义决狱是以《春秋》、《诗经》等儒家经典中有关法律适用的记述,以及有关历史事件、客观事物的记述中所体现的"义理"判决案件,进而弥补当代立法之不足,发展、完善汉代法律的一种司法实践活动。经学理论是对先秦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公平、正义的成分。经义决狱的产生与汉代经学研究密不可分。经学研究的产生、兴盛为经义决狱的产生、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儒家经典中所体现的"义理"具有公平、正义、理性的特点,符合时宜、事宜之意,依之所作的具有拘束力的判决,进而形成有拘束力的判例、判令可称之为汉代衡平法。
[Abstract]:The decision of justice in Han Dynasty is a kind of judicial practice activity, which is based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law in Confucian classics such as Spring and Autumn and the Book of songs, as well as the description of historical events and objective things, so as to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contemporary legislation, develop and perfect the law of Han Dynasty. The theory of Confucian classics is a summary of the social practice experience of the pre-Qin Dynasty, the crystallization of collective wisdom, and the elements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The emergence of meridians and righteous prison decision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in Han Dynasty. The emergence and prosperity of Confucian classics provides a theoretical and social basis for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onfucian classics. The "justice" embodied in Confucian classic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irness, justice and reason, which accords with the meaning of time and matter, and makes binding judgment according to it, and then forms binding precedent, which can be called equity law of Han Dynasty.
【作者单位】: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研究院;
【分类号】:D9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琳仪;新蔡竹简选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刘守芬,王洪波,姜涛,陈新旺;对中国古代廉政法律制度的历史考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俞亮;张驰;;提高法官素质是增强司法能力的根本途径[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01期

4 李元;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J];北方论丛;2000年04期

5 李财富;孕育时期中国档案学思想的特点及成因[J];北京档案;2002年02期

6 徐忠明;比较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特点——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读后[J];比较法研究;2000年02期

7 顾元;中国传统衡平司法与英国衡平法之比较——从“同途殊归”到“殊途同归”[J];比较法研究;2004年04期

8 曾尔恕;;试论美国宪法制定的法治渊源——英国的法治传统及其在北美殖民地的保留[J];比较法研究;2006年01期

9 朱筱新;对秦统一度量衡制的再认识[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0 张荣强;从计断九月到岁终为断——汉唐间财政年度的演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罗运环;;楚地出土简帛与荆楚文化[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2 牟发松;;从“移风易俗”看秦汉对地方社会的控制[A];社会·历史·文献——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3 延保全;;《捉黄鬼》:中原古傩的遗存与衍化[A];祭礼·傩俗与民间戏剧——'98亚洲民间戏剧民俗艺术观摩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建中;民事再审程序改造及再审之诉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傅绍良;唐代谏官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建棣;信托收益所得税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4 程巍;六十年代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林广华;违宪审查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李卿;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7 崔锐;秦汉时期的女性观[D];西北大学;2003年

8 崔林林;严格规则与自由裁量之间[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吴华;行政诉讼类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吴卫军;法理与建构:中国司法改革的宏观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谦;中国古代亲属容隐制度述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朱宏斌;战国秦汉时期中外农业科技文化交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3 张颖;论行政立法及其监督模式[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张爱球;诉讼功能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5 于霞;战国名实之辩的文化解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温慧辉;论秦汉妇女的较高地位及其原因[D];河南大学;2002年

7 丁祖高;论口供在刑事证据体系中的地位[D];苏州大学;2002年

8 裘晓东;挪用公款罪若干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9 马柳颖;民事证人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10 刘立新;现代律师事务所组织构造论[D];湘潭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刊编者;中国:法律与社会[N];法制日报;2008年

2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张守东;儒家的法律化与法学的儒家化[N];法制日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柳高平;“春秋决狱”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史静;“春秋决狱”之《公羊传》[D];复旦大学;2011年

3 龚海静;春秋决狱与汉代法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4 唐萍;论唐律礼法关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247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5247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2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