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论中国民事上诉审制度的改革——以美国《上诉法院标准》为借鉴

发布时间:2019-08-26 11:18
【摘要】:中国民事上诉审制度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必须加以改革和完善。在简要介绍美国《上诉法院标准》主要规则的基础上,探讨借鉴美国法律制度的可行性,由此提出美国上诉法院标准制度对中国民事上诉审改革所具有的借鉴意义。
[Abstract]:There are many defects and problems in China's civil appeal system, and must be reformed and perfe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main rules of the American Court of Appea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merican legal system,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of the standard system of the American Court of Appeal to the reform of the civil appeal.
【作者单位】: 贺州学院;
【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科研项目(编号:201010LX534)
【分类号】:D925.1;D97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嘉军;扩张与限制:试析两大法系两种不同反诉观——兼论我国反诉制度的未来走势[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俞亮,张驰;民事审级制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03期

3 何兵,潘剑锋;司法之根本:最后的审判抑或最好的审判?——对我国再审制度的再审视[J];比较法研究;2000年04期

4 易继明;论日耳曼财产法的团体主义特征[J];比较法研究;2001年03期

5 张骐;判例法的比较研究——兼论中国建立判例法的意义、制度基础与操作[J];比较法研究;2002年04期

6 李正华;中美知识产权制度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3年02期

7 肖建华;杨兵;;对抗制与调解制度的冲突与融合——美国调解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比较法研究;2006年04期

8 欧阳卫东,马学智;美、德两国体育法比较与启示——兼论我国体育法制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9 王淑荣,黄文艺;论法律职业家素养[J];长白学刊;2003年06期

10 黄文艺;法律移植三论[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新力;现代化进程中党的领导制度与执政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王磊;建设有中国特色党政关系的理论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刘永艳;转型期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黄晖;商标权利范围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陈海光;中国法官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6 崔林林;严格规则与自由裁量之间[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吴杰;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之基础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8 金珍庆;中韩国有企业改制及其相关保护小股东权益问题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毛玲;论英国民事诉讼的演进与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范今朝;权力的空间配置与组织的制度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旭峰;物权行为理论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符颖;中外司法机关设置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之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3 雷天遥;价值视野中的中国法治现代化[D];湘潭大学;2001年

4 张兄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1年

5 刘长兵;中英两国海事仲裁制度若干问题之比较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6 王华杰;不动产担保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7 聂虎臣;产品责任立法国际统一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8 林楠;海南法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1年

9 王璐;船舶物权保护法律制度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1年

10 宫鸣;论我国民事上诉制度的改革方向——兼论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改革[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储槐植;;英美法系国家刑法变革对中国的启示[J];当代法学;2006年02期

2 张淳;《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中的创造性规定及其评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熊进光;英美浮动担保制度及与我国担保法律制度的完善——兼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的有关规定[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马长山;全球社团革命与当代法治秩序变革[J];法学研究;2003年04期

5 刘作翔;徐景和;;案例指导制度的理论基础[J];法学研究;2006年03期

6 马怀德;行政审判体制重构与司法体制改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高鸿钧;;法律移植:隐喻、范式与全球化时代的新趋向[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民事诉讼法自测题(二)[J];法律适用;1993年05期

2 刘荣军;日本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动向[J];外国法译评;1996年02期

3 戚珊珊;高岩;;公权不得非法侵越私权——再论民政局等不能替代提起民事诉讼[J];人民司法;2008年06期

4 刘玉洁;;我国与德国民事诉讼再审程序之比较[J];法制与社会;2010年19期

5 李亚雄;;试论我国民事执法的优化[J];中外法学;1992年02期

6 Peter Gillers;张陈果;;民事诉讼中的上诉审与民事诉讼的审级制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上诉制度的法政策学、法社会学理论思考[J];民事程序法研究;2004年00期

7 陈虹;;对“先刑后民”原则的几点质疑[J];学术探索;2006年05期

8 廖中洪;;大陆法系当事人主义程序理论溯源——法国1806年《民事诉讼法典》基本思想与程序理论研究[J];学海;2008年03期

9 李昕;;析俄罗斯民事诉讼法的新发展[J];理论月刊;2009年11期

10 洪锡恒;;德国民事诉讼法之修正与我国[J];中德法学论坛;2009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宋平;;盐业诉讼中的文书提出命令制度研究——以盐业诉讼制度史为视角[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五辑)[C];2010年

2 王振清;胡浩立;;从董必武法律思想谈司法拘留制度之完善[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1年

3 王江;梁艳凤;;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基金制度探究——以美国超级基金法为例[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4 吕存诚;;试探实用主义进路的大前提证立——一个案例引发的思考[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5 徐莉;王志伟;;邀请人大代表协助法院调解的法理依据及社会价值之思考——以董老的人民司法思想创新法院调解工作[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法律组;侵权行为已行政处罚可否再提起民事诉讼?[N];检察日报;2007年

2 吴坤;首次审议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等[N];法制日报;2007年

3 邓红阳;北京律师诉请一美国男子归还龙门石窟佛首[N];法制日报;2007年

4 通讯员 沈静邋记者 袁京;拒付7200元房租 中介被罚7.2万[N];北京日报;2008年

5 熊海燕;对假释罪犯提起民事诉讼由何地法院管辖[N];检察日报;2005年

6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韩昌言;民事诉讼中的诉讼行为论[N];人民法院报;2006年

7 冯嘉林;由民政局为流浪汉维权案想到的[N];人民法院报;2006年

8 刘慧;网上曝出“插队”照片 重复索赔遭法院驳回[N];人民法院报;2010年

9 刘德生;侵权已被行政处罚可否再提起民事诉讼?[N];江苏法制报;2008年

10 记者 李南玲;拒不申报可供执行财产:拘留15天[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加锋;南京国民政府民事诉讼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2 蓝冰;德国民事法定听审请求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刘鹏;论俄罗斯民事诉讼法的变革[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刘玉华;南京国民政府民事诉讼立法若干问题研究(1927-1937)[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谢冬慧;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事审判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昕;俄罗斯民事检察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7 张大海;德国群体诉讼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章育良;清末诉讼文化转型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9 赵克军;南京国民政府前期股东权益纠纷的司法救济(1927-1937)[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付育;清末政治改革的法律路径[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永贤;论自由心证的保障与限制机制[D];河南大学;2009年

2 王漓江;试论民国时期的民事保全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康志;论中村英郎民事诉讼法学思想[D];重庆大学;2008年

4 刘为忠;清末律师制度立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张桂梅;清末修律时期诉讼法律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朴明姬;浅析韩国辩论准备程序及对我国审前准备程序的借鉴意义[D];湘潭大学;2006年

7 郎治国;日本民事再审事由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谭正义;美国第三人引入诉讼制度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9 梁云鹏;革命根据地民事诉讼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邢蕾;我国法律中的数字规定与公平正义[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292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5292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1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