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对传统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的重大改革,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管理手段。实践证明,,通过合理、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及相应的监督管理政策,可以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中国和美国在人口、国土面积和自然资源方面都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两国在很多方面具有互补性。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在环境保护立法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因此,研究美国的先进经验对我国有重要意义。本文比较研究中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内容,期望能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立法的进一步完善起到推动作用。 本文对中美两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现状,发展趋势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美国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上的先进经验,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部分。对中美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对象、内容、公众参与进行比较研究。针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方案构想。认为我国应该通过发展战略环境评价,完善对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评价,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评审体制和程序等手段来促进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比较研究 立法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12.6;X820.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绪论7-13
- 1.1 课题背景7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7-9
- 1.3 研究意义9-10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10-12
- 1.5 本章小结12-13
- 2 美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概况13-19
- 2.1 《国家环境政策法》概况13-14
- 2.2 环境影响评价的行政程序14-16
- 2.3 环境影响评价的介入时机16
- 2.4 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16-17
- 2.5 环境影响评价的分析17-18
- 2.6 环境影响评价的替代方案18
- 2.7 本章小结18-19
- 3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概况19-24
- 3.1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9-20
- 3.2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目的及有效性20-21
- 3.3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21-22
- 3.4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22-23
- 3.5 本章小结23-24
- 4 中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24-30
- 4.1 中美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24-25
- 4.2 中美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25-26
- 4.3 中美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26-27
- 4.4 中美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27-28
- 4.5 本章小结28-30
- 5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善30-35
- 5.1 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30-31
- 5.2 加强对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评价31
- 5.3 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31-33
- 5.4 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评审体制和程序33-34
- 5.5 本章小结34-35
- 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3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39-40
- 致谢40-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王成慧;;中外大型石油企业社会责任比较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5期
2 孟惠萍;牛志睿;;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3 陈旭东;赵荣馨;;规划环评与城市规划比较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26期
4 王济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探讨[J];北方环境;2011年08期
5 张骥;;国内外超声波用于污泥减量的比较研究[J];广州环境科学;2011年01期
6 程雨燕;;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社会性别视角的缺失[J];环境资源法论丛;2007年00期
7 卢少阳;;论我国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J];知识经济;2011年14期
8 王爱华;;涉渔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基础和技术依据[J];科技资讯;2011年21期
9 罗鸿斌;;谈山区河道规划治理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J];青春岁月;2011年18期
10 张洁;;营造崇尚自主创新、保护创新成果人文环境的国际比较研究[J];石油教育;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振军;伍钢;冯敢生;王晔;徐宁;胡兵;魏黎黎;;EPID、CR及屏(铜)-片成像在放疗射野影像验证中的比较研究(ROC曲线分析)[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剑雄;朱雄兵;;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地方民营经济发展比较研究[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6(2008~2009)[C];2009年
3 张晓波;;中美“生态走廊”模式之比较研究——兼论濒危物种生态评估制度[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4 杨宁一;;宗教与邪教的比较研究[A];邪教防范与治理对策学术论文精选[C];2003年
5 金冬梅;张继权;赵万智;;中、日两国灾害风险管理对策体制比较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金云;;有关中日两国大学生自卑感的比较研究——以自卑感的内容比较和其影响为中心进行探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黄毅;;英汉基本方位词的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刘芳;宋海勃;王莉;;部分埃及、前苏联长绒棉种质资源比较研究[A];中国棉花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七次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李云鹏;胡运权;吴必虎;;基于EUCS模型和ISS模型的旅游网站使用者满意度量的比较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磊;;沪港创意教学比较研究初探——关于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师生来我校访学交流的几点思考[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淼;比较研究开眼界[N];中国改革报;2005年
2 夏明方;“卖一口 救十口”[N];学习时报;2004年
3 严律师;对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到底应如何处罚[N];中国环境报;2001年
4 贾华;社会理性是社会保障法的基础[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于扬;《证券市场监管体制比较研究》出版[N];证券时报;2006年
6 张晓芒;中西逻辑比较研究中的两个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7 王明远;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N];中国环境报;2001年
8 胡英泽;“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简述[N];光明日报;2004年
9 刘魁立;开拓民俗文化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6年
10 季水河;中美新闻传播的比较研究[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华;加拿大与中国经济诈欺犯罪比较[D];北京大学;2002年
2 张立勇;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周松兰;中日韩制造业竞争力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彭善枝;环保产业与可持续发展[D];武汉大学;2004年
5 郝庆云;17至20世纪赫哲与那乃社会文化变迁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匡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梁安和;贾谊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8 黄利;保释与取保候审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何玉芳;赫哲族、那乃族文化变迁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秀花;卡尔梅克语与蒙古语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薛;中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2 高原;中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郑惠莲;公司瑕疵设立制度研究[D];华侨大学;2005年
4 常艳红;民事审级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方巧;旅游行业协会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6 李佳;存款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武汉大学;2005年
7 闫晓U
本文编号:252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52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