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礼法之争”法哲学之辨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商业社会的程序与纠纷解决”(09CFX013)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省级项目“中国法制史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引入”(JXJG-05-1-84)
【分类号】:D9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晓兰;;礼治与法治:孔子与亚里士多德治国思想之比较[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胡昕蕾;;礼法之争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8年03期
3 解琳;;法律儒家化抑或儒礼法律化——我眼中的法律儒家化[J];消费导刊;2008年04期
4 李丽;;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的比较分析——《乡土中国》书评[J];法制与社会;2008年17期
5 李晓明;先秦道家法律思想研究——兼审道家对儒家礼治学说的总体态度[J];河北法学;2004年04期
6 李志胜;;论马克思法哲学的形上关怀与中国法治伦理[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04期
7 陈璐;;道德与法制——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两个基本面[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8 马勇;;儒家的自然法思想[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9 王新举;;论中国传统法律独立性的缺失[J];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史建群,叶桐;中国古代礼治与法治的冲突与互补[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霞;;董必武法律思想与中国法治三十年[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2 罗洪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礼治”与“法治”[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3 林金树;;明太祖的法制思想:“止循《律》与《大诰》”[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4 陈永强;;试论实现“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A];“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汪建成;;公正——法治的核心[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钱天华;;关于法治的“软环境”[A];法治与德治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张君平;;法治的现实检讨[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8 张君平;;法治的现实检讨[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9 孙国华;;和谐社会呼唤“和”的法哲学[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10 孙育玮;;中国法理学前进中的问题与对策[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法理学博士,,重庆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 喻中;走向知行合一的法治[N];检察日报;2007年
2 江西省萍乡市政府法制办主任 李烨红;深植法治之根[N];人民日报;2007年
3 记者 孙龙;“中国近代社会与法治变迁”学术研讨会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罗志田;法治的一个历史选项[N];南方周末;2008年
5 本报记者 王霞;研讨“法治与国际和谐社会”[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5年
6 蒋德;依法治理 南京把“虚事”办实了[N];法制日报;2007年
7 宋功德;法治重心之我见[N];法制日报;2007年
8 刘莘;征求民意是法治应有之义[N];检察日报;2006年
9 陈庆贵;把周正龙案办成铁案才真正具有标本意义[N];中国改革报;2008年
10 孙国华;和谐社会呼唤新的法哲学[N];北京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福胜;法治的人性基础[D];黑龙江大学;2004年
2 刘杨;法治的哲学之维—正当性观念的转变[D];吉林大学;2007年
3 许健;汉代礼法结合综治模式的确立及其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吴丹梅;法治的文化解析[D];黑龙江大学;2003年
5 蒋先福;法治的合理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守夫;哲学视域中法的语言和思维层次[D];吉林大学;2006年
7 张瑞雪;秩序与人:先秦儒家法思想新论[D];西北大学;2006年
8 朱祥海;国家主义法哲学[D];吉林大学;2008年
9 穆中杰;上海市法学会历史变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10 邱昭继;法律、语言与法律的不确定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剑;论礼治的内在逻辑及历史发展轨迹[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崔德华;从“法治”到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的伟大创新[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泽;公民的法律参与与中国法治秩序的建构[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张立荣;法律的人文精神之现代意义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春蕾;司法解释的法理探析与法治设想[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6 孙敏洁;论美国法院附设ADR[D];武汉大学;2005年
7 詹焱;非政府组织与法治[D];吉林大学;2006年
8 刘康;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D];北方工业大学;2009年
9 姜登峰;法治的人性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陈小葵;真实还是虚构?[D];河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5407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540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