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利弊的理性分析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凌小凤;胡渠凡;梁东鹏;;论国家权力架构下的司法权与行政权独立性及其关联[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吴孔铎;解读“依法行政”[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高全喜;;论宪法政治——关于法治主义理论的另一个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4 钱福臣;;美国宪法的三个逻辑起点与其制度设计[J];北方法学;2007年05期
5 王小红;;和谐社会建设需要行政裁决制度[J];北方法学;2008年04期
6 魏建国;;西方自由与权利的合法性来源与存在样态——从古典到现代的历史考察[J];北方法学;2009年04期
7 王妍;;商事登记在民商审判实践中的证据效力问题研究[J];北方法学;2010年06期
8 魏建国;;现代化进程中宪政的有无及其治道影响——法英美三国历史经验与当下世界各国宪政复兴的启示[J];北方法学;2011年05期
9 徐骏;;原则与边界:征地权的规制与范式[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李栋;;司法审判权与政治统治权两权分立理论的“知识考古”及其合理性评说——以英格兰“中世纪宪政主义难题”为线索[J];比较法研究;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祺国;;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实行垂直管理体制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傅文魁;王永波;;我国检察机关基本职能的定位及其正当性[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张黎明;杨国章;;从法秩序利益看检察权的正当性[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刘剑文;;宪政与中国财政民主[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平;粟春坤;何泽岗;费文婷;于承;;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授权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理论和实务研究——以上海市立法实践为例[A];2008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8年
6 闫致勇;;税法适用理论研究[A];财税法论丛(第4卷)[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刁大明;美国联邦政府拨款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曾水英;理解政治权力[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晨;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素英;中国政府规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坤洋;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王锦;环境法律责任与制裁手段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龙长安;近代中国联邦制运动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袁东生;我国权力制约与监督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张娟;弗兰克与卢埃林法律思想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建珍;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构建[D];湘潭大学;2009年
2 贺恒;刑事诉讼告知规则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李惠建;民事抗诉制度的完善与构想[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幸;试论公权力的规范运行[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曹梓源;理想与现实间的民主——探究国有企业民主管理的运转[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朱海斌;国际人权标准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孟妮妮;我国政府预算过程中的权力配置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8 任建英;清末官制改革的宪政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潘月德;政治体制中的分权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冯宁;我国公诉制度改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尤俊意;构筑源头治腐的法治系统工程[J];法治论丛;2002年04期
2 杨泽波;法律西化背景下对儒学的双重苛求——关于《孟子》中舜的两个案例能否称为腐败的再思考[J];河北学刊;2004年03期
3 张玖利;依法治国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J];河南社会科学;1998年01期
4 邹学伟;从平等看反腐败立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5 姜美;姜淑华;;简评《法律与社会控制》——兼议强法惩腐[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6 越石;;法律专家解读美国《反海外腐败法》[J];国际融资;2009年10期
7 徐理明;中国古代反贪防贪的经验及借鉴意义[J];人民检察;1995年11期
8 黄思睿;完善反腐立法的构想[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9 郭建;;中国古代对受贿罪的查处惩治[J];领导之友;2007年05期
10 佚名;;古人为何常选午时三刻处斩犯人?[J];新闻世界(社会生活);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笃才;;中国古代判例考论[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2 张保成;;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初探[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3 杨育棠;;中国古代判词语体风格变迁——从唐代的骈判到宋代的散判[A];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高勇年;张建智;;关于董必武对中国法律史论断的若干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5 马作武;马腾;;春秋决狱论[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6 唐景;;中国古代“存留养亲”制度述论[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聂秀娥;;孔子法津思想评议[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8 梁济;;略论儒家传统法文化对民主法制现代化之影响[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刘志松;;“宽严相济”刑罚观念的历史渊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10 康建胜;卫霞;;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立法[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博士生导师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张晋藩;中国古代国情背景下的司法制度(六)[N];人民法院报;2010年
2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博士生导师 张晋藩;中国古代国情背景下的司法制度(二)[N];人民法院报;2010年
3 陈伟;古代直诉制度的现实意义[N];江苏法制报;2007年
4 王丹;中国古代“五听”制度[N];人民政协报;2009年
5 市委党校 赵圣熠;中国古代法治思想及其现代意义[N];营口日报;2009年
6 艾永明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法理视野下中国古代家族法的内在精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武汉大学 乜小红;简谈中国古代订立契约的方式[N];光明日报;2008年
8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博士生导师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张晋藩;中国古代国情背景下的司法制度(三)[N];人民法院报;2010年
9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博士生导师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张晋藩;中国古代国情背景下的司法制度(五)[N];人民法院报;2010年
10 黄震;“腐败楼”在等待判决[N];检察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小葵;王权主义与中国社会[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张勇;中国古代司法官责任制度及其法文化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3 潘宇;明清及民初的讼师与讼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孙光妍;中国传统法之和谐价值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5 陈广秀;中国古代刑法总则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祖伟;中国古代证据制度及其理据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李显冬;从《大清律例》到《民国民法典》的转型[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李游;从无讼到恢复性司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许健;汉代礼法结合综治模式的确立及其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尚春霞;清代赋税法律制度研究(1644年——1840年)[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霍丹;中国古代对姓名的法律规制探究[D];苏州大学;2012年
2 王家封;中国古代老幼废疾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袁建琼;中国古代复仇的法律规则化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4 张旋;中国古代“法”概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伟;论中国古代反贪惩贿法律制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6 丁长二;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7 付钟瑶;中国古代雇佣契约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袁克R,
本文编号:25454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545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