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宪政理论中“人”的概念及其渊源

发布时间:2019-10-06 16:59
【摘要】: 本文的主旨在于挖掘宪政理论中“人”的概念及其内涵,并对这一问题做一个思想史的回顾,得出古典政治哲学与现代政治哲学之间的根本差异,以期对宪政有一个更加深刻的把握。文章包括绪论、正文、结论三个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分五章。 绪论部分,作者首先对宪政的内涵重新进行了梳理,分别从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得出其内涵。制度层面的宪政内涵是限制立法、保护少数,观念层面的宪政内涵则是现代政治哲学的终极理想。在对宪政内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主要问题:“宪政理论中的‘人'来自何处?” 正文第一章,作者回顾了古希腊时期关于“人”的思考,分别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例进行了分析。苏格拉底认为人是理性的、道德的存在,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成就自身的主体;柏拉图提出了“三重灵魂”理论,认为人的灵魂由三个部分构成,分别是理性、激情和欲望,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自己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则看到了人的政治性的一面,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性与政治的统一。 正文第二章,作者回顾了希腊化时期关于“人”的思考,主要的分析对象是斯多亚学派与伊壁鸠鲁主义。斯多亚学派在亚历山大帝国的背景下,对人性的思考退出了政治层面,致力于对宇宙的沉思与灵魂的安宁。伊壁鸠鲁主义则对世界的不朽性产生了怀疑和困惑,认为世界是要死的,人的存在也是一种偶然,一种无意识,因此他们关注于灵魂的快乐与面对死亡时的坦然。 正文第三章,作者对基督教关于“人”的思考进行了一个梳理。基督教关于人主要观点有:一、人是负有原罪的;二、原罪是可以救赎的;三、人生的目的——拯救自己的灵魂;四、灵魂拯救的途径——行善;五、平等观念;六、信仰。然后作者分析了奥古斯丁关于理性与信仰的关系以及灵魂与肉体的关系的观点。最后做了一个小结。 正文第四章,作者着重分析了近代政治哲学的三个代表任务霍布斯、卢梭、马克思三人的思想。霍布斯提出了两条人性公理——虚荣自负与恐惧死亡;卢梭注意到人的情感性本体问题,马克思则提出了“异化”理论。他们的主要思想都指向了“自由”,并且在此后没有大思想家对此进行有建构性的反思。于是作者得出了自由或许意味着人性的终结这样一个结论。 正文第五章,作者分析了人性理论与政治理论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由人性理论推出政治理论的过程。主要的分析对象是三重灵魂与理想国的关系,以及两条公理与利维坦的关系,以此作为正文的最后一个部分。 结论部分,作者从对强世功先生的一段论述的引用着手,提出了古典政治哲学与近代政治哲学的分野问题,然后进行了一个简短的思想史回顾,提出了古今之争的重新划界:以基督教思想的出现为分界。然后评析了如何看待近代政治哲学的人性基础的问题,最后以“或许人类并未终结?”为题,提出了作者的期望。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0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涛;;宪政视角下的“公民上书”[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赵坤;;论移植宪法的权威性[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3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4 李华兴,张元隆;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侯艳芳;;治理商业贿赂:深度、限度、力度与广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徐松岩;提秀斯改革新论[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7 黄林涛;;王熙凤与斯佳丽婚姻悲剧比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刘源;;我国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完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王康;;宗教对话探源:以基督教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周江昊;姚磊;;论派生诉讼之原告股东资格的限制——从比较法的视角考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黄凯南;;秩序扩展与停滞:社会结构与个体能动的交互作用[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李艳红;;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农村妇女作用[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4 甘品元;;改革开放以来毛南族婚姻行为变化的社会性别解读——以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L屯为例[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李定文;;试论先秦儒家的忧患意识及其现代转化[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黎秀蓉;;制度是博弈的结果:国家理论[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7 杨东晨;;宝鸡建城史三题[A];“宝鸡建城历史与得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娜;;现代技术与奢侈关系的反思[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9 王娜;;现代技术与奢侈关系的反思[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10 计彤;;人居聚落后城市化走向的生态哲学探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董晓佳;帝国秩序的重建[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7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吴倩;儒家超越之路的现代探寻[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日元;公元4至9世纪拜占廷帝国基督教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兴;环境权入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李青;延安时期女性文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宝东;试论我国宪政文化建设的途径[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5 王雷;法家君主专制理论与秦朝的兴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兆余;产权视角下的国家形成理论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肖劲舟;马克思和谐理论视角下中道思想的当代价值[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周音;英国宪政建立的宗教原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张小岭;论荀子的犯罪学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徐盼;霍布斯的法律观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458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5458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f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