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由苗侗民族法文化变迁看林业保护习惯法

发布时间:2019-10-12 00:32
【摘要】:苗侗民族聚居地黔东南地区自明代以来一直是我国传统的林业主产区之一。从明末清初的砍伐天然林开始,苗侗地区进入了过度采伐期;与此同时,也导致了水土流失等问题。为了长远的生计,苗侗民族开始在反思中转变林业生产方式,以人工营林为主,保林护林、边种边伐。用传统的民族法文化资源来保护林业资源,还将一系列环境的保护方法和措施高度凝炼为保护环境和林业发展的谚语,集中体现了苗侗民族对林业保护的重视。新中国成立后,林业保护习惯法转化为村规民约的形式继续存在,在民族内部成为村落社会保护林业的一种新的制度,以内化控制的方式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时期,苗侗民族的林业保护习惯法文化在林业保护、林业发展中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贵州省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少数民族地区习惯法转型与法治现代化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0XFX005)
【分类号】:D92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余贵忠;;少数民族习惯法在森林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以贵州苗族侗族风俗习惯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潘永荣;浅谈侗族传统生态观与生态建设[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吴大华;刻在石头上的法律[J];人与生物圈;2005年02期

4 刘文性;对维吾尔谚语汉译和民族文化有关问题的探讨[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崔海洋;;试论侗族传统文化对森林生态的维护作用——以贵州黎平县黄岗村个案为例[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徐晓光;谚语与法律──论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法律谚语的本质与特征[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7 冉瑞燕;;清江流域公民行为习惯法研究——以民谚为视角[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向玉;;市场经济因素影响下的黔东南苗族习惯法变异与流失——以凯里周边两个苗族乡区标志性人和事物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2 秦顺标;;剑河县主要气象灾害分析及防御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11期

3 唐潇;石静;余文群;;浅谈贵州苗族习惯法对我国环境纠纷解决机制构建的启示[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刘苗;邱珍;;当前贵州省少数民族乡镇社会治安问题实证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年22期

5 徐晓光;;为“蛊女”鸣冤——黔东南苗族“蛊”现象的法人类学寻脉[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李向玉;;贵州民族法学研究成果评述[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崔海洋;;论侗族制度文化对传统生计的维护——以黄岗侗族的糯稻保种、育种、传种机制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胡卫东;吴大华;;黔东南台江县苗族林权习惯法研究——以阳芳寨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甘明;刘光梓;黄美煜;;少数民族习惯法和谐内涵的现代解读——以侗款为例[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樊纪兰;;大方县箐丰村彝族习惯法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楠;我国西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杨戴云;多元权威冲突与交错[D];西南民族大学;2010年

3 吕志祥;藏族习惯法及其转型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余欢;贵州省旅游资源保护法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郑喜淑;少数民族生态文化资源保护与文化产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苏庆华;黔东南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阿迪来·艾山;文化语境与维汉翻译[D];喀什师范学院;2011年

2 卢之遥;贵州省黔东南传统知识保护案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杨焕化;“飞山蛮”少数民族法制文化刍探[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金娟;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方业树;少数民族纠纷之仲裁解决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0年

6 聂家昀;黔东南苗族习惯法与国家刑法关系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0年

7 樊纪兰;大方县彝族刑事习惯法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1年

8 方芳;湘西苗族村级道路建设中习惯法的应用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9 程林盛;近六十年湘西苗寨森林利用变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10 赵晓雪;维吾尔谚语翻译策略[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潘永荣;浅谈侗族传统生态观与生态建设[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石开忠;;宗教象征的来源、形成与祭祀仪式——以侗族对“萨”崇拜为例[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吴能夫;浅谈侗乡福桥(风雨桥)的名称涵义及其特殊功能[J];贵州民族研究;1993年01期

4 俞荣根;习惯法与羌族习惯法[J];中外法学;1999年05期

5 龙大轩;;和合: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法与民间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俊霞;中国传统法文化及其对现代法治的影响[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王卫国;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结构-功能特性[J];比较法研究;1993年02期

3 李长健,伍文辉;信用社会的法文化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4 赫然;;法文化一般理论探析[J];长白学刊;2007年06期

5 陈静熔;中——中国古代法文化之价值目标[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高其才;论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文化[J];中国法学;1996年01期

7 张玲娜;依法治国的法文化思考[J];理论月刊;2001年10期

8 张晓辉;法文化探论[J];思想战线;2004年04期

9 张晓辉;法文化探论[J];思想战线;2005年02期

10 王平原;;法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元代兄收弟妻断离案[J];中国审判;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胡灵;;法文化融合与我向思维——中西方法律价值观念冲突的整合[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瑜青;;当代中国法律权利意识的解读——从法文化学入手的思考[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3 陈金全;郭亮;;西盟佤族原始法文化的原创性[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滕树立;;影响法律英语翻译的八种中西法律文化差异[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本报记者 望田;西法东渐浸染中国近代法文化[N];社会科学报;2006年

2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邓建新;法律文化研究的两个误区[N];法制日报;2010年

3 张晋藩;张晋藩提出了“重塑中华法系”的新命题[N];北京日报;2005年

4 胡志超;“从契约到身份”的变迁与司法援助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2年

5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江国华;习俗的法治意涵[N];人民法院报;2009年

6 福建省建瓯市检察院 李诗灿;法律信仰是法律职业的灵魂[N];检察日报;2008年

7 孟琳;合理解读我国农村法治困境[N];江苏法制报;2009年

8 记者 丁国锋;溧阳市建设法治文化三大工程[N];法制日报;2010年

9 记者郭烁;学者探讨百年中国司法体制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孟红;罪刑法定原则与近代中国刑法之变迁[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2 杨永康;美国宪法军事条款的源流与变迁[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盛美军;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法文化意蕴[D];黑龙江大学;2007年

4 黄金兰;法律移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徐少辉;上海金融中心法制变迁及决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a,

本文编号:25477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5477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6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