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环境下司法独立与舆论监督冲突的平衡
【作者单位】: 《西安日报》时政新闻部;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分类号】:D90-05;G21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慕明春;“媒介审判”的机理与对策[J];现代传播;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伟涛,陈昌文,陈运,黄乐;当前我国农村弱势群体面临的社会资本困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吴义周;;对“媒介审判”的再“审判”[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3 程雁雷;行政法的博弈分析:以行政合同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4 张缨;中国转型期企业间经济活动“低信任”违约现象的社会学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5 张崇旺;;徽商与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的荒政建设[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刘文华;;陌生人之间信任关系的建构[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9期
7 许振兴;;二元户籍制度与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问题研究——基于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8 徐德信;权力市场的制度安排——政治概念的一个经济分析框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孟丽娟;;媒介审判的新发展:网络媒介审判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10 郑仁荣;;美国UCCDA立法及适用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凯;;非协调约束与组织运作——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理论框架[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2 陶楠;吕屏;;由美国视听工业“自律”演进的历程看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经济意义[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郑华琼;;舆论监督制度探析[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4 陈立旭;;地域文化与浙商合作精神[A];“浙学传统与当代浙江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上官酒瑞;;政治信任研究兴起的学理基础与社会背景[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6 罗峰;;“嵌入性”视角中的政党权威与社会整合:一种比较分析[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7 李双龙;;国家与市民社会视阈下失地农民的抗争[A];道路 创新 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暨陕西省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社会保障与就业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孟凡强;崔颖波;;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内部成因的社会心理学诠释[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鲍振峰;;布劳的不平衡交换理论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启示[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徐健;张闯;夏春玉;;农户人际关系网络结构、企业权力应用方式与农户违约倾向[A];2011年产业组织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会议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晓东;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杜鹏程;内在激励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D];南京大学;2010年
4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裴志军;社会网络与经济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6 张缨;信任、契约及其规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李原;员工心理契约的结构及相关因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8 唐宏强;国家与社会:传统东方法律的运动机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肖艳;家族企业的制度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博;当代中国政治冲突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费春宏;网络交换论与中国人情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欢;库克的交换网络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陶逸;基于契约理论的网络组织协调控制机制与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罗应棉;高中生师生社会交换问卷编制及交换关系的现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秦艳姣;水库移民村落的私人互助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蒋颖;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法治思考[D];江苏大学;2010年
8 饶璇;组织公民行为对企业员工工作体验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9 周长虹;新闻报道侵权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卿秋艳;留守妇女与外出丈夫的互动[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君;;刘涌改判案折射出司法与传媒的冲突[J];红旗文稿;2003年19期
2 邹大有;我国法律对舆论监督的保护缺失现象剖析[J];新闻知识;2005年05期
3 越信;;《舆论监督与法律保障》出版[J];新闻记者;2009年01期
4 王曙光;;略论网络舆论的法律规制及其理论前瞻[J];法学杂志;2011年04期
5 李会;舆论监督中公权与私权的冲突与平衡[J];采.写.编;2003年02期
6 孙瑞灼;;保障舆论监督须提高立法层次[J];江淮法治;2009年21期
7 田士江;;舆论监督应纳入法制轨道[J];青年记者;1995年04期
8 丰昌;法律要优先保护舆论监督[J];传媒;1999年02期
9 严国荣;谈舆论监督的司法保护——从某报名誉侵权案在常州“败诉”说起[J];传媒观察;2000年10期
10 姚伟;媒体舆论监督与公民人身权保护[J];新闻前哨;200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韩勇;;我国体育新闻侵权诉讼评述[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俊杰;别把舆论监督误解为干扰司法审判[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2 洪良;舆论监督要在法律面前摆正位置[N];中国社会报;2009年
3 范正伟;“钓鱼式执法”,还需继续回应质疑[N];人民日报;2009年
4 洪良;舆论监督要在法律面前摆正位置[N];北京日报;2009年
5 曾献文;舆论监督:在法律的护佑下前行[N];检察日报;2003年
6 湖北大学法学院 陈焱光;舆论监督的权利支撑体系[N];法制日报;2003年
7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 蒋德海;舆论监督怎么成了“诽谤”?[N];检察日报;2008年
8 记者 姚晨奕 通讯员 胡振艺;打着“新闻记者”旗号 以“舆论监督”相威胁[N];人民法院报;2010年
9 徐庆余;正常舆论监督 理应依法保护[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0年
10 丛峰邋赵晓辉 崔静;代表建议为“舆论监督”提供法制保障[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培舒;知识产权与人权的联系、冲突与协调发展[D];吉林大学;2007年
2 王晓广;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法律文化冲突论纲[D];吉林大学;2009年
3 陈秀萍;论法律的伦理性[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远方;舆论监督和司法公正的冲突与协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徐苒;舆论监督与政府名誉权探析[D];四川大学;2004年
3 蔡葵;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冲突和融合[D];新疆大学;2007年
4 李春香;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中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冲突与互动[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5 王卓雅;美国反网络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及其借鉴[D];暨南大学;2007年
6 纪国庆;中国古代家法族规与国家法的冲突与互动[D];苏州大学;2006年
7 李元;地方立法中公权与私权的协调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王s,
本文编号:25478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547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