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法经济学研究与转型时期的中国体制改革——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综述

发布时间:2019-10-16 13:28
【摘要】:正"中国法经济学论坛"发起于2003年,每年举办一届,已跨越了十载春秋。十年来,中国法经济学论坛硕果累累,已成为该领域研究人员进行跨学科和跨院校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推动和倡导了中国法经济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启发和培养了大批中国法经济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值此十周年之际,由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中心)、《经济研究》编辑部主办,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承办的"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于2012年6月23日至24日在重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D9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振涛;;我的法经济学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年19期

2 ;中国法经济学论坛暨制度经济学研讨会综述[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4年03期

3 张勇;宋艳锴;;“2006年度中国法经济学论坛”综述[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6年03期

4 史晋川;董雪兵;;法经济学的理论进展和应用研究——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综述[J];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5 张乃根;法经济学的方法论[J];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04期

6 丛中笑;;法与经济之学:法经济学与经济法学[J];当代法学;2011年02期

7 廖建求;;浅谈法经济学的学科定位[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6年03期

8 朱全景;;法经济学:法律的经济分析和经济的法律分析[J];法学杂志;2007年03期

9 江清云;;德国的法经济学研究[J];德国研究;2007年04期

10 陈屹立;宋徽;;2007年度中国法经济学论坛综述[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柳钦;;法经济学的动态演化及其中国的发展[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殷继国;周琳静;;法经济学的本土化研究[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短讯一则:“中国法经济学论坛”组委会成立[A];《制度经济学研究》第二辑[C];2003年

4 ;中国法经济学论坛暨制度经济学研讨会综述[A];《制度经济学研究》第五辑[C];2004年

5 豆景俊;张建涛;;我国的法经济学研究现状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胡凯;;论法经济学的两条研究路径[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李振宇;;法经济学方法论研究[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廖建求;;浅谈法经济学的学科定位[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任碧云;南云僧;;谁的贡献大——透过一个案例的解剖分析法经济学的制度设计思想[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孙圣民;;2003年度“中国法经济学论坛”综述[A];《制度经济学研究》第二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增刚 整理;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N];光明日报;2011年

2 陈柳钦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法经济学:法学与经济学的交叉与融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孙秋枫;法经济学:用经济的方法分析法律活动[N];检察日报;2004年

4 苗有水;中国法官在马来西亚“审案”[N];人民法院报;2000年

5 小文;理论课堂[N];中国财经报;2006年

6 魏建;使法律分析更为现实的行为法经济学[N];光明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魏琳;涉嫌侵权 康柏被告上中国法庭[N];中国信息报;2000年

8 记者 陈忠仪 通讯员 李 惟;上海法院圆满执结两起涉外经济案[N];人民法院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刘卉;“中华法系复兴”意指何处[N];检察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范伟;“法律移植”与中国法的国际化进程[N];学习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祥和;美国私有财产权宪法保护法律变迁及其路径依赖[D];辽宁大学;2007年

2 李素文;基于行为经济学的法经济学效用函数建构[D];湖南大学;2009年

3 杨志利;违约损害赔偿的经济分析[D];辽宁大学;2008年

4 潘小军;艰难中前行[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5 王东辉;侵权法律选择的法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6 孙法柏;现代环境法的运行机制[D];吉林大学;2010年

7 王成礼;社会主义法治均衡发展战略[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正华;中央与地方分权的法律经济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刘泓呈;中国法:走在想象与真实之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栾国华;美国法经济学评析[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兴全;解读法经济学[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2 高明;19世纪之前法经济学的萌芽和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明泓杉;法经济学与中国传统法学相关问题的比较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4 路艳娥;法经济学视野中的权利冲突[D];武汉大学;2005年

5 史剑华;法律经济学的发展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D];山西大学;2007年

6 郑小兵;法经济学语境下的执法成本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鹏;规则简单性的限度[D];吉林大学;2007年

8 罗敏;基于法经济学的集体土地价值测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耀海;初论市民社会与中国法治建设的展望[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赵维贞;社会转型与当然中国法的合理性初探[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500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5500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6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