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刑事和解的心理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0-02-12 07:42
【摘要】:刑事和解作为一种基于人的心理需求产生的社会交换,在本质上属于多元化社会交换的一种,其实施以满足加害人和受害人心理需求,提高幸福水平,预防犯罪为根本宗旨。故唯有站在心理学的视角上才能真正看清刑事和解的本质。而目前对刑事和解的评价都只停留在刑罚趋势,法益侵害、价值诉求等层面上,较少关注刑事和解中当事人的心理需求及其交换过程,难以对刑事和解作出具有说服力的解析。为此,本文共分为四章内容,并通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社会交换机制两个方面,论证刑事和解需求的合理性、交换的均衡性、立法的正当性,以确保刑事和解的运用和推行。 本文的第一章是刑事和解的心理学分析概述,主要介绍分析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以及文章的构思与创新。 第二章是刑事和解的心理基础——当事人心理需求分析。相较传统刑事诉讼,刑事和解通过纠纷的合意解决,满足受害人获得物质赔偿,平抑精神创伤,给予爱与帮助,获得他人尊重的诉求。亦符合受害人追求自由,规避犯罪标签,得到他人关爱,并良好复归社会的需求,,是一种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相契合的刑事解纷模式,其适用不仅有助于实现需求分离平衡和聚点平衡,还裨益于法治进程。 第三章是刑事和解的心理机制——当事人社会交换分析。刑事和解与社会交换具有内在的契合性,本质上属于多元化社会交换中的一种,能够在了解交换意图,增进合作可能性的基础上,实现纠纷的合意解决。这一制度不仅符合需求交换的多样性特点,还契合需求交换的渐变性趋势,是在考量需求强弱,沟通程度,合作偏好,以及社会强制力的基础上达致的静态均衡和动态均衡。进而,具有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和谐之积极作用。 第四章是结论部分,概括本文研究所得出的主要结论,即刑事和解契合公民的多样性需求,符合需求变化的渐变性和流动性,能够实现需求交换的静态均衡和动态均衡,具有推动法治进程的积极作用,加以推崇必然裨益于刑事司法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0-0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克昌;论犯罪的本质[J];法学;1990年08期

2 刘方权;刑事和解与辩诉交易[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孙庆民;;认知倾向的社会交换理论[J];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4 徐伟;童春荣;;刑事和解制度构建之基础及其法治意义[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5 童春荣;徐伟;;刑事和解的法理依据[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6 刘凌梅;西方国家刑事和解理论与实践介评[J];现代法学;2001年01期

7 宋英辉,许身健;恢复性司法程序之思考[J];现代法学;2004年03期

8 陈立;平话心理科学向何处去[J];心理科学;1997年05期

9 孙庆民;;行为博弈与社会交换[J];心理学探新;2009年03期

10 向朝阳,马静华;刑事和解的价值构造及中国模式的构建[J];中国法学;2003年06期



本文编号:25787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5787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b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