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在美收购法律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企业在美收购法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收购渐渐成为最重要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之一,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和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我国企业的跨国收购活动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自2001年“十五”计划中“走出去”战略的正式提出至今,中国企业的跨国收购逐步发展,收购成功量逐年上升,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但其中所面临的风险依然值得注意和警惕。本文总结我国企业跨国收购的现状,并对跨国收购相关的概念进行梳理,主要关注中国企业对美国企业的跨国收购,介绍中国企业在美国收购需要注意的相关涉及收购的法律规定,并对跨国收购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进行整理。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对中国企业跨国收购的现状进行分析,主要介绍中国企业跨国收购的现状及特点;第二章是对收购主要概念的梳理,包括收购概念、类型、基本交易形式的特殊应用;第三章集中介绍美国法律中涉及收购的规定;第四章具体介绍收购程序、收购文件;第五章以2014年双汇国际收购史密斯菲尔德为例,分析中国企业收购美国企业的相关法律措施,进行案例评析;第六章是总结部分,个人认为,企业需要加强公司治理,另外政府也需要为跨国收购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跨国收购 跨国并购 中国企业在美收购 收购程序 收购合同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71.2;DD912.29
【目录】:
- 摘要10-11
- Abstract11-12
- 第一章 中国企业跨国收购的现状12-25
- 第一节 中国企业跨国收购的现状与特点12-15
- 一、收购主体方面13
- 二、收购行业方面13-14
- 三、收购区域方面14-15
- 第二节 中国法律对跨国收购的规制与风险15-16
- 第三节 文献综述16-24
- 一、收购相关概念的界定16-18
- 二、近年来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情况18-24
- 第四节 小结24-25
- 第二章 收购的概念25-37
- 第一节 收购的定义25-26
- 第二节 收购目的与动机26-28
- 一、收购目的——取得控制权26
- 二、收购动机26-28
- 第三节 收购的种类28-34
- 一、收购种类的划分28-31
- 二、基本交易形式的特殊应用31-34
- 第四节 收购的类似概念34-36
- 一、并购34-35
- 二、兼并35
- 三、合并35-36
- 四、跨国收购36
- 第五节 小结36-37
- 第三章 美国收购相关法律规定37-64
- 第一节 美国证券法37-48
- 一、《威廉姆斯法》(Williams Act)37-41
- 二、内幕交易41-45
- 三、《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45-48
- 第二节 反托拉斯法48-53
- 一、《克莱顿法》(Clayton Antitrust Act)48-49
- 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Act)49-50
- 三、《哈特—斯科特—罗迪诺反托拉斯促进法》(Hart-Scott-Rodino AntitrustImprovements Act)50-51
- 四、并购指南51-53
- 第三节 美国各州州法53-58
- 一、州反收购法53-55
- 二、州公司法55-58
- 第四节 其他相关法律58-63
- 一、国家安全审查制度58-59
- 二、劳动和雇佣法59-60
- 三、进出口60-61
- 四、知识产权法61-62
- 五、产品责任法62
- 六、反腐败法62-63
- 第五节 小结63-64
- 第四章 跨国收购活动程序及收购合同64-72
- 第一节 跨国收购活动程序64-66
- 一、启动收购64
- 二、签署意向函64-65
- 三、尽职调查65
- 四、签署最终协议65-66
- 五、交割66
- 第二节 收购合同66-71
- 一、标准收购合同66-69
- 二、附属协议69-70
- 三、非格式化替代纠纷解决条款70-71
- 第三节 小结71-72
- 第五章 案例分析——双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72-85
- 第一节 收购历程回顾72-74
- 一、收购双方72
- 二、收购历程72-74
- 第二节 收购分析74-83
- 一、收购起因74-75
- 二、本次收购法律分析75-79
- 三、本次收购风险分析79-81
- 四、双汇的收购策略81-83
- 第三节 小结83-85
- 第六章 结论85-89
- 参考文献89-100
- 附表一100-103
- 附录二103-104
- 附录三104-107
- 附件107-111
- 致谢111-112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11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炎钊;唐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商业文化整合模型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6期
2 田丰;;中美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基于美国双边投资协定范本(2004)的分析[J];当代亚太;2010年03期
3 丁丽瑛;;中国应对美国“337调查”的知识产权策略思路[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4 孔玉飞;;跨境上市公司收购法律适用初探[J];国际商务研究;2012年05期
5 张思远;谭刚;;浅析美国利益集团游说策略——直接游说[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年10期
6 江山;;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中的关键技术——基于美国CFIUS审查的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12年06期
7 彭红斌;石丽静;;日本应对“337调查”的经验及启示[J];理论探索;2013年02期
8 杨璐;;基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融资风险问题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3年11期
9 章文光;文晓初;;美国跨国并购规制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学术界;2008年06期
10 陈业宏;陈伟翔;;论东道国对外资并购的管制制度及母国的法律对策——以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海外并购为例[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王群;[N];工人日报;2014年
2 王运启;[N];中国企业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闫岩;[N];国际商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邹豫莨;跨国并购安全审查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刘娟;浅析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法律风险及相应措施[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3 周易;国际商事领域的ADR方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肖志松;美国专利法最新修改及其对中国的借鉴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田昌文;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融资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6 樊雯雯;美国337调查制度的深度剖析以及我国的应对战略[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7 张楠;论美国对外国投资安全审查的法律制度[D];复旦大学;2012年
8 邵云;跨国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研究及对我国海外并购的启示[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企业在美收购法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79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57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