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论中国法治进程中民众契约精神的功能及其实现

发布时间:2020-03-21 10:24
【摘要】:1840年,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和鸦片,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由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此,民主与法治,同救亡图存一起,构成了中国人民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之一。然而,百年来,中国的法治现代化进程充满曲折。本文旨在通过论述民众契约精神的法治功能以及它的缺失和重建,从而对百年来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困境作出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法治进程进行现实分析和路径展望。 文章共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回顾:中国法治现代化百年历程。自清末法治变革到民国法律改良再到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法治现代化走的大都是一条以西方法治为样板、以大量借鉴西方法律制度为特征、以国家“变法”为中心的道路。在此过程中,法治现代化一直由先进分子引导和政府推进。新中国成立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因为没有伴随民众法律意识的提高,也缺乏民众对法治进程的积极主动参与,法治现代化建设未能取得真正的成功。由于民众的契约精神与现代法治有着深刻的关联,它应成为我们构建现代法治民众基础的关键所在。 第二部分,契约精神的现代法治功能。现代法治的一般含义可以归纳为三个部分: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权利、限制权力。契约精神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如果仅从契约精神的法律内涵上加以分析,它主要由自由精神、平等观念和权利意识三个互相联系的要素构成。契约精神与现代法治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它不仅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法治的精神、制度、模式和法律行为模式,而且它的自由、平等原则和权利意识塑造了普通民众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权利本位观念,因此契约精神是现代法治的灵魂。只有契约精神内在于民众心中,只有在全体民众恪守契约精神并以之为行为指导的前提下才有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可言。 第三部分,困境与出路:法治进程中契约精神的缺失及其重建。小农自然经济的长期延续,宗法制度的世代接续,儒家伦理学说在国家意识形态中的霸主地位,严重地制约了社会生活中契约关系的发展和民众契约精神的形成。民众契约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D920.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中求;;好人为什么总是吃亏[J];发现;2010年04期

2 崔晓岗;张秦;;基于契约精神的公务员激励研究[J];知识经济;2011年16期

3 余雅风;;探寻权力与契约的最佳契合——对公立中小学教师聘任合同的再思考[J];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10年00期

4 薄建柱;;道德法律化传统与中国法治现代化[J];人民论坛;2011年17期

5 傅达林;;追逐梦想——新世纪中国法治十年记录(下)[J];政府法制;2011年16期

6 李克杰;;“革新失败免责”条款逻辑上不存在[J];领导文萃;2011年14期

7 石述思;;香港公务员加薪背后[J];报林;2011年06期

8 艾林;;婚姻法新解释会改变什么[J];光彩;2011年09期

9 李瑜青;张善根;;中国法律制度的实践逻辑——以江西某村信访为例[J];民间法;2009年00期

10 胡承武;李加峰;;基层法院法官“造法”略论[J];学习月刊;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乾贵;窦正斌;;行政执法若干制约因素的成因及对策分析[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赵一强;;论契约对“自然状态”的伦理拯救[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3 程保志;;保障人权:现代法治的核心价值诉求[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4 胡江天;;浅谈和谐社会的法治与儒学思想[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卫东;;论董必武的诉讼法治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辑)[C];2001年

6 李萍;;浅谈草原行政执法中应贯彻的理念[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王新刚;张芳;;培育法治信仰 构建和谐海关——试论现代法治信仰对构建和谐海关的价值及其达成途径[A];法制建设与和谐海关征文专辑[C];2007年

8 马玉红;;新世纪新阶段政府信用缺失的成因及对策[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瑜青;;当代中国法律权利意识的解读——从法文化学入手的思考[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10 王亲生;;律师诚信制度与律师职业道德[A];第2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中求;契约精神比资金、技术和科学管理更重要[N];中国保险报;2009年

2 汪中求;契约精神比资金和技术更重要[N];中国企业报;2009年

3 记者 魏晓霞;《契约精神》出版[N];中国旅游报;2009年

4 记者 唐小惠;抛弃小聪明 寻求大智慧[N];金融时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坤宁;汪中求: 要遵守契约精神[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张帆;马云:支付宝谈判无关契约精神[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7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韩方明;契约精神越难越要坚持[N];人民政协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李一硕 实习记者 周慧洁;以技术呼唤契约精神 推动透明慈善[N];中国会计报;2011年

9 ;还是要尊重契约精神[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10 北北;契约精神是市场经济之魂[N];中国企业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维;税务约谈法制化建构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汪家宝;马克思法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8年

3 徐菲;希伯来法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4 张美中;税收契约理论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06年

5 许忠明;民初政党政治问题的再思考[D];山东大学;2010年

6 宋志军;刑事证据契约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刘玉江;中国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的国民基础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苗京平;刑事司法国际合作原理[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夏宏;哈贝马斯法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芳勤;论中国法治进程中民众契约精神的功能及其实现[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方博;法治社会下的契约精神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余金阳;论现代法治中的“法”与“情”的冲突与整合[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4 孙代娣;中国传统道德与现代法治的融合[D];郑州大学;2010年

5 潘有丰;昂格尔现代法治批判理论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方丽春;法家思想与对中国现代法治建设的启示[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7 李琳;论传统“礼治”与现代法治[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胡世博;论我国宪政进程中契约精神的缺失及其建构[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王孝强;行政立法与现代法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田智慧;论现代法治中的检察制度[D];湘潭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5931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5931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7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