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刑法共同正犯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3 13:19
本文关键词:日本刑法共同正犯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大陆法系共犯论中,共犯分为广义共犯和狭义共犯,其中广义共犯又包括共同正犯、教唆犯和帮助犯。因此,共同正犯作为一种法定的共犯类型,具有重要的地位,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学者也对其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而在我国,由于共同正犯并非法定共犯类型,学界一般不采用共同正犯概念而是称之为共同实行犯,这就导致了在该问题研究上的滞后和相关理论的分歧。基于当前我国关于共同正犯理论研究的缓慢现状,本文拟以日本刑法的共同正犯理论为视角,针对共同正犯基本理论(本体论)和形态论展开较为系统的介绍和探讨,以期对我国共同正犯理论的发展有所裨益。 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章为绪论,简要介绍选择以“日本共同正犯理论”为题的研究动机、写作意义,旨在阐明写作“日本共同正犯理论研究”的目的以及开展研究的意义。由于我国刑法对主犯、从犯、胁从犯的规定,其作用在于量刑,而非定罪,这一标准造成的缺陷便是混淆了定罪与量刑关系的逻辑顺序,究其根源,在于忽视分工分类的重要性,尤其忽视了对共同正犯的研究。因此,通过对日本刑法共同正犯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正确理清定罪与量刑的逻辑关系,有助于透过共同正犯的研究展开对过失共同犯罪、片面共犯、继承共犯等相关共犯诸问题的解决,亦有助于使内容繁多的共同正犯自身形成一套贯穿全局的理论体系,从而为有关共同正犯的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章为共同正犯基本理论概说。本章分为以下几个内容:日本刑法共同正犯立法沿革、共同正犯概念、共同正犯的本质以及共同正犯的处罚根据。具体而言,首先,概括介绍共同正犯在日本刑法中的立法沿革,显示了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刑法理论对日本刑法立法的影响,透析出立法背后的理论背景,由此作为整篇文章的大背景、大前提;接着由名词界定出发,欲知“共同正犯”概念则必须先弄清楚“正犯”概念,受前苏联刑法理论影响,“正犯”即为我国刑法理论长期所称的“实行犯”,鉴于术语使用的一致性和国际交流的—体化,本文均采正犯和共同正犯的概念。而关于“共同正犯”的概念,一般认为是“二人以上共同实行犯罪的行为”,但这里的“共同”究竟是“犯罪的共同”还是“行为的共同”,实质是针对共同正犯成立的本质问题讨论,其理论学说牵涉到犯罪共同说与行为共同说之争,虽然学说的争议由来已久,但近来却有一些新的变化以及新观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D931.3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9-11
- 第一节 研究动机9-10
- 第二节 研究意义10-11
- 第二章 共同正犯基本理论概说11-34
- 第一节 日本刑法共同正犯立法沿革11-12
- 第二节 共同正犯概念12-18
- 一、正犯概说12-16
- 二、共同正犯概念及成立条件16-18
- 第三节 共同正犯的本质(成立本质)18-25
- 一、犯罪共同说与行为共同说18-23
- 二、部分犯罪共同说的评述23-25
- 第四节 共同正犯的处罚根据(责任本质)25-34
- 一、共同正犯的性质25-27
- 二、共同正犯处罚根据论27-33
- 三、集团责任原理出发的处罚根据33-34
- 第三章 共同正犯形态论34-48
- 第一节 共谋共同正犯35-40
- 一、判例中确立的共谋共同正犯理论35-36
- 二、日本的学说及及评述36-39
- 三、小结39-40
- 第二节 片面的共同正犯40-43
- 一、否定说40-41
- 二、肯定说41-43
- 三、小结43
- 第三节 继承的共同正犯43-48
- 一、学说的对立44-47
- 二、小结47-48
- 第四章 结语48-51
- 主要参考文献51-53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贞;论共同正犯[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王峰;论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D];烟台大学;2008年
3 余冬阳;论片面共犯的成立及存在范围[D];厦门大学;2008年
4 张磊;共同正犯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张怡;“郭玉林等四人抢劫案”的案例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日本刑法共同正犯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3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63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