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俄罗斯民事诉讼法的变革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951.2;DD91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哲;;近年修正民事诉讼法总评[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王伟;;民事案件立案审查与立案登记制度之比较[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4期
3 武文举;;论民事诉讼中对证人证言的质证[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任鸣;法大;;《民事诉讼法》修改研讨会在京召开[J];法律适用;2011年07期
5 张蕊翠;;浅析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6期
6 王福华;;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宪法之维[J];群言;2011年08期
7 宋刚;;论我国法官释明制度的构建[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迪力努尔·阿力木;;浅议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J];法制与社会;2011年21期
9 郝永;;浅议民事诉讼契约[J];法制与社会;2011年22期
10 李媛;;浅议书面证言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运用[J];法制与社会;2011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厚省;;民事诉讼目的:理论、立法和实践的背离与统一[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2 熊跃敏;;民事诉讼中法院的释明:法理、规则与判例——以日本民事诉讼为中心的考察[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3 郑磊;;论先决问题的司法判定模式——兼议民事诉讼中间裁判制度之完善[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晓英;;上诉权对审判权的制衡——不利益变更禁止原则在我国民事上诉制度中的导入[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汪卫东;;对单位是否具有证人资格的若干法律思考[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余林媚;;试析律师在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7 宋平;;盐业诉讼中的文书提出命令制度研究——以盐业诉讼制度史为视角[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五辑)[C];2010年
8 来晓明;;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处分权及其完善[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9 刘晰;;论《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之意义[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10 刘立军;;论自认的法律效力[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王亚新;民事诉讼立法修改与程序分化[N];人民法院报;2010年
2 杨荣馨 邱星美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强制执行法的制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冒岩;民事诉讼证人制度应予完善[N];江苏经济报;2005年
4 曲唐邋曹石岩;破解“执行难”和“申诉难”[N];威海日报;2008年
5 最高人民法院立案一庭副庭长 法学博士 姜启波;民事诉讼法修订的几点建议[N];人民法院报;2010年
6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李浩;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应当注重细节[N];人民法院报;2010年
7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江伟 整理 贺季敏;民事诉讼法立法往事[N];光明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蒋安杰;民事诉讼法修改剑指“起诉 取证 申诉”三大难点[N];法制日报;2011年
9 记者 张晓敏;万鄂湘就民事诉讼法修改赴津调研[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记者 尹勇;修改民事诉讼法 满足群众新期待[N];四川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加锋;南京国民政府民事诉讼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2 刘鹏;论俄罗斯民事诉讼法的变革[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刘玉华;南京国民政府民事诉讼立法若干问题研究(1927-1937)[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刘金华;股东代位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胡军辉;民事既判力扩张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6 阮友利;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蓝冰;德国民事法定听审请求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王伟;民事程序选择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9 林祈福;民事诉讼程序保障理论发展与释明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许少波;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玉平;论两便原则在民事司法改革中的新思考[D];苏州大学;2006年
2 张晓莲;基本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地位[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3 朱惠晓;论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的构建[D];郑州大学;2006年
4 曲升霞;民事诉讼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5 陈丽玲;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理论分析与实证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翁巧斌;论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李敏;民事司法的宪政维度[D];厦门大学;2006年
8 周瑞晓;论民事诉讼中的不起诉契约[D];郑州大学;2007年
9 纪华;论自由心证原则[D];苏州大学;2006年
10 平文林;民事诉讼庭前证据交换制度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48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648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