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法庭话语中的权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8 22:24
【摘要】:权力是人们为追求自己的目标和利益而采取行动的能力,也是控制支配他人和调动社会各种资源的能力。社会权力关系是社会群体或机构之间的具体关系。权力关系渗透在话语的各个方面。在特定的社会群体和机构话语里,权力关系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法庭话语是透视这一关系的典型场所。 论文通过对五场公开的法庭刑事和民事案件审判现场录音转写语料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旨在揭示中国法庭审判中话语与权力的关系。具体而言:(1) 既定的权力关系如何影响法庭话语;(2) 权力的实现,行使以及被挑战是如何通过语言手段实现的;(3) 语言手段如何反映并同时强化法庭中的权力关系。 论文首先探讨了权力与机构话语两个中心概念。社会权力定义为一个集体(或其成员)控制或影响另一个集体(或其成员)的行为。机构话语相对于日常话语而言。其特点包括:机构话语参与者有既定目的;其行为受机构环境限制;机构话语有特定推理程序与步骤。法庭话语是典型的机构话语。论文接着回顾了以往对机构话语的研究,发现社会语言学,交际语言学,话语篇章分析,民俗学方法论以及会话分析等均作为过研究机构话语的途径。论文还对法庭话语权力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指出目前的研究对象多为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庭话语,研究领域集中在律师与证人间互动,法官与证人间互动,双语法庭中翻译人员,证人会话风格以及社会弱势群体在法庭审判中所呈现的权力现象。对于中国法庭话语的权力研究则几乎没有。而中国法庭审判的实际情况与英美法系国家大不相同。例如:法官积极参与法庭审判的整个过程;证人出庭率极低。因此,本论文的研究对象确定为法官/公诉人/律师和被告的互动。 法庭话语既具有典型机构话语特征,又具有互动特点。论文中采用综合研究途径:以批评性话语分析和互动理论为理论依据,以会话分析为具体研究方法探讨中国法庭话语中的权力关系。批评性话语分析观点认为权力关系存在于会话之前并在过程中影响会话。这种权力关系与会话参与者的话语角色,社会经济地位,性别,种族等紧密相联。互动理论认为互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协商的过程。互动参与者的角色以及其权力关系并不是既定的,而是在互动过程中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D90-0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锐;;法庭话语的机构性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张睿;;法庭互动话语中的重复功能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3 张荣翼;;电视,第三种话语[J];艺术广角;1996年04期

4 廖美珍;;中国法庭互动话语对应结构研究[J];语言科学;2003年05期

5 孟高飞;;论法官庭审话语的定位与规范——基于话语分类的进路[J];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2011年00期

6 陈刚;;话语的纠缠[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9年02期

7 尹熙祥;;政协委员用好话语权要坚持做到“六个三”[J];湖北政协;2018年02期

8 吴莉;夏芳;;老师的话语[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9年01期

9 黄飞;;《重庆话语》[J];大众文艺;2016年21期

10 朱许强;;教育者的话语权、直言、场域及三者之间的关系[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汉文;;东西方文化对话的“博大话语”[A];东方丛刊(2003年第3辑 总第四十五辑)[C];2003年

2 祝敏青;;小说话语的预设功能[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3 谷化琳;;同类比较的字面话语与隐喻话语[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谢虹;;从“不折腾”翻译策略浅析中西话语的文化内涵[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三卷)[C];2014年

5 周耀东;;公开讲话话语中的权力[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胡美;;中国援助话语的历史演进与当前困境[A];非洲研究2015年第1卷(总第6卷)[C];2015年

7 章新传;严明晖;;话语正解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罗选民;;试论英汉话语的建构类型[A];英汉语比较与翻译1[C];1994年

9 周艳;;社会文化中的编辑话语[A];学报编辑大视野——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优秀编辑学论著评选获奖论文集粹[C];2011年

10 ;全球话语学会首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征集[A];国际修辞学通讯(2015年第2期,总第6期)[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顾曰国;话语、权力与话语剖析[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楚超;家有高龄老人,请用属于他们的话语沟通[N];保健时报;2018年

3 桑林峰;让话语权产生话语力[N];中国青年报;2013年

4 杨涛;“护送醉者判赔”中的话语博弈[N];中国青年报;2009年

5 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 邓玉霞;真诚的话语难道发自肺腑?[N];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

6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穆慕;《俑》展现肢体“话语权”[N];北京商报;2019年

7 政协绍兴县委员会 邢柏生;政协话语权之我见[N];绍兴日报;2010年

8 曾邦;将机关话语优化为官兵话语[N];战士报;2010年

9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政治学特聘教授 杨光斌;有必要弄清“话语权”到底是什么[N];北京日报;2018年

10 北京外国语大学 王馥芳;话语“威权”主要源自制度的保障[N];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洪芳;法庭话语、权力与策略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张清;法官庭审话语的实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曾范敬;警察讯问话语批评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厉国刚;中国当代广告“健康”话语变迁研究(1979-2014)[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5 江玲;庭审话语中的法官身份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李明彦;真实性话语的建构与新时期文学[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宋晓婧;机构话语视角下的教育话语—中小学课外活动情景话语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8 叶宁;警察讯问话语[D];浙江大学;2010年

9 孟慧丽;话语权博弈:中国事件的外媒报道与中国媒体应对[D];复旦大学;2012年

10 韩春燕;学科多元化转型中的教师发展话语[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唯;法庭话语中的权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睿;中国法庭话语中的重复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杨波怡;福柯话语权简梳[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吴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年

5 谭颖;论判决在话语权之间的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章瑜;还原失声话语[D];浙江大学;2006年

7 李冬飞;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8 胡玮;“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9 秦端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功能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

10 王蕾;网络话语权对政府问责影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967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7967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b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