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从对峙走向和谐:循环型社会法的形成

发布时间:2020-10-22 21:16
   基于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紧张,源自近代西欧文明的社会模式,已无力回应这一紧张关系,为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循环型社会作为可持续发展模式已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初现。作者在已有零星的循环型社会法之研究基础上,以《从对峙走向和谐:循环型社会法的形成》为题,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循环型社会法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形成问题,以期对循环型社会法的基本机制之形成,有个较好的梳理。《从对峙走向和谐:循环型社会法的形成》一文,共分为八章: 第一章 绪论。交待了选题的研究背景和动因、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并对本文所涉关键词作了说明。 第二章 循环型社会: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社会模式。该章通过对传统工业社会的贸易、生产、消费、城市机制、国家行动等方面的分析,指出传统工业社会模式的不可持续性,然后分析了循环型社会的可持续性——以地区市场为中心强化贸易中的环保义务,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中心,以节俭消费为核心,公众参与,促进、规制与合作的国家行动等方面,都确保了循环型社会的可持续性,并介绍了德、日、美等国的循环型社会立法状况。 第三章 徘徊在“社会权”与“生态权”间的环境权:循环型社会的权利基础。该章首先论证了环境权变迁所经历的“自由权”、“社会权”、“生态权”三个时代,从而揭示环境权的特质;其次,从人权视角对环境权进行考察,论述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人权所引申与表述的环境权之特征,并进一步论述了土著民的环境权,指出土著民的环境权对循环型社会参与机制之构造极具价值——以本土参与为核心;最后,描述了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生态权利谱系——自然的权利、后代人的权利、人类环境权、作为“社会权”和作为“自由权”的环境权、土著民环境权、自然资源物权等构成错落有致、相互协调的权利谱系,成为循环型社会的权利基础。 第四章 社会连带责任的凸现:循环型社会的责任机制源变。描述了环境法领域中的连带责任——社会责任之归责原则、自己责任的社会化、证明责任的“客观化”都隐含了连带责任;复合污染共同侵权行为、企业污染损害赔偿基金与责任保险制度、社会安全体制,国家的连带责任、非政府组织(NGOs)的兴起,都凸显了连带责任的发达;接着,探讨了连带责任形成的原因——不确定性之克服、对正义 WP=4 观的反映、对“污染者负责”之校正,并分析了连带责任在环境法上的不足——分配机制不合理和保护环境之目的难以完全实现;最后,对循环型社会责任机制进行探索,调和社会连带责任——个别责任与连带责任、法定的连带责任与自愿的连带责任、扩大生产者责任与连带责任,使生产者、消费者、公众、国家(政府)间形成合理的既独立又连带的责任分配机制。 第五章 企业责任扩大与企业多样化:循环型社会的生产与贸易机制定位。首先,论述企业法定责任之加重趋势——从严格责任之运用、因果关系的证明责任之转移、公害行为的刑罚化与赔偿之巨额化等角度,说明了“法定责任之加重”将成为循环型社会建立的“大棒”政策;其次,论述了公司的社会责任兴起——利益相关者说、道德审计与环境审计、环境信息披露等,其成为循环型社会生产与贸易机制确立的“胡萝卜”政策;最后,论证了企业多样化——特别是中小企业兴起、合作社复兴成为循环型社会生产与贸易机制形成的结构性因素。 第六章 消费者绿化:循环型社会消费机制之展开。首先,借桑巴特与韦伯之争,描述了绿色消费者运动在西方世界的兴起,阐述了消费者运动与环保运动交汇所带来的制度创新;其次,通过对包装规则、再循环规则、各类标识规则、环境标志之确立的论述,说明了循环型社会法律与政策必须通过消费者实施环境法规制。 第七章 公众参与:循环型社会参与机制之确立。首先,论证了NGOs在国内环境法中三个重要角色——立法者、看家狗与吹哨者、私人检察官;其次分析了在全球化下公众参与机制的特点,阐明了NGOs在全球治理结构中的特殊作用——推动国际环保协调机制的形成——WTO、NAFTA、世界银行、联合国以及其它协调行为,并简要描述了公众参与机制下国家行动之特色。 第八章 中国循环型社会法形成的可能——代结语。首先分析了循环型社会法的要件,分为实质要件与形式要件。前者包括健全的环境权利系统与法律责任机制,生产者责任扩张与企业多样化、消费者行为绿化、公众参与机制之发达;后者包括基本法的颁布与法体系的形成。然后,指出中国目前尚不具备实质要件,因此,中国法的真正态度应该是在逐渐完善循环型社会法形式要件过程中,通过长期而且是十分艰苦的努力,逐渐形成循环型社会法的实质要件。
【学位单位】:华东政法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D90-05
【文章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的背景和动因
    二、 主要研究内容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四、 对本文所涉关键词的说明
第二章 循环型社会: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社会模式
    第一节 传统工业社会的不可持续性
        一、 贸易机制:社会资源配置的不可持续性
        二、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工业社会生产不可持续性的根源
        三、 以奢侈为特征的消费方式:传统工业社会消费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四、 以生产、贸易与消费为中心的城市机制:传统工业社会城市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五、 以官僚科层制与选举制以及竞争与对抗制为特征的国家模式:传统工业社会不可持续的政治根源
    第二节 循环型社会的可持续性
        一、 地区市场为中心强化贸易中的环保义务:循环型社会贸易机制的展开
        二、 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中心:循环型社会生产机制的展开
        三、 以节俭消费为核心:循环型社会消费机制的展开
        四、 公众参与:循环型社会参与机制的展开
        五、 促进、规制与合作:循环型社会的国家行动之展开
    第三节 循环型社会法制的形成
        一、 德国的循环型社会法制
        二、 日本循环型社会法制
        三、 美国循环型社会法制
第三章 徘徊在“社会权”与“生态权”间的环境权:循环型社会的权利基础
    第一节 环境权的变迁
        一、 自由权时代的环境权
        二、 社会权时代的环境权
        三、 对自由权与社会权层面的环境权基础之反思
        四、 走进生态权时代
    第二节 从人权视角考察环境权
        一、 第一代人权与环境权之关系
        二、 第二代人权与环境权之关系
        三、 第三代人权与环境权
    第三节 土著民的环境权
        一、 土著民在近代民族国家分析框架中的位置
        二、 超越民族国家框架,土著民环境权的正当性评论
        三、 超越“现代性”,对土著民环境权的重构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生态权利谱系考循环型社会权利观之形成
        一、 自然的权利
        二、 后代人的权利
        三、 人类环境权
        四、 作为“社会权”的环境权
        五、 作为“自由权”的环境权
        六、 土著民环境权
        七、 自然资源物权
第四章 社会连带责任的凸现:循环型社会的责任机制源变
    第一节 环境法领域中的社会连带责任
        一、 社会责任之归责原则
        二、 自己责任的社会化
        三、 证明责任的“客观化”
        四、 复合污染共同侵权行为
        五、 企业污染损害赔偿基金与责任保险制度
        六、 社会安全体制
        七、 国家的连带责任
        八、 非政府组织的兴起
    第二节 连带责任在环境法领域运用的利弊考
        一、 环境法上连带责任形成的原因
        二、 连带责任在环境法上的不足
    第三节 调和社会连带责任-循环型社会责任机制形成之探索
        一、 个别责任与连带责任
        二、 法定的连带责任与自愿的连带责任
        三、 扩大生产者责任与连带责任
第五章 企业责任扩大与企业多样化:循环型社会的生产与贸易机制定位
    第一节 法定责任之加重
        一、 严格责任在环境法中的运用
        二、 因果关系证明责任之转移
        三、 公害行为的刑罚化与赔偿之巨额化
        四、 企业责任扩大化与循环型社会生产与贸易机制的建立
    第二节 公司的社会责任
        一、 利益相关者学说与公司的社会责任
        二、 道德审计与环境审计
        三、 社会责任与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
    第三节 企业多样化
        一、 企业多样化的趋势
        二、 为什么不是大公司?
        三、 为什么是小企业?
        四、 为什么是合作社?
第六章 消费者绿化:循环型社会消费机制之展开
    第一节 从奢侈到节俭:消费观的转变
        一、 奢侈消费与资本主义
        二、 以奢侈消费为特征的消费模式所产生的社会危机
        三、 节俭消费观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四、 从奢侈到节俭: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消费观的转变
    第二节 绿色消费者运动的兴起
        一、 安全与健康:消费者运动与环保运动的共同诉求
        二、 绿色消费者运动的主要表征
    第三节 通过消费者实施规制:循环型社会法律与政策的进展
        一、 包装规则
        二、 再循环规则
        三、 各类标识之规则
        四、 环境标志制度的确立
第七章 公众参与:循环型社会参与机制之确立
    第一节 立法者、看家狗与吹哨者、私人检察官:NGOs在国内环境法中的三个重要角色
        一、 环境法上NGOs实施机制的合法性
        二、 充当立法者角色的NGOs
        三、 作为看家狗与吹哨者的NGOs
        四、 作为私人检察官的NGOs
        五、 循环型社会确立与NGOs扮演的角色
    第二节 全球化与公众参与机制
        一、 在全球社区的资源配置中NGOs的角色
        二、 公众参与机制下的国家行动
第八章 中国循环型社会法形成的可能--代结语
    一、 循环型社会法的要件
    二、 循环型社会法的形成:一个中国法的态度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越,唐荣智;美国生态工业园区的设计理念与规划[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郑少华;论环境法上的代内公平[J];法商研究;2002年04期

3 郑少华;商法与经济法: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律制度设计[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4 郑少华;可持续发展与第三次法律革命[J];法学;1997年11期

5 郑少华;法人运动与第二次法律革命[J];法学;2001年06期

6 李赶顺;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郑少华,曲阳,佐藤孝弘,宋健敏,唐荣智,李伟芳;循环型社会视野下的法律发展[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赵宇红;危险废物污染土壤的治理——美国立法给我们的启示[J];科技与法律;2003年02期

9 郑少华;;社会运动与法律的发展[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9年02期

10 张新宝;美国有害物体侵权行为法介评[J];外国法译评;1994年01期



本文编号:28521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8521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b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