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法治的现状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0-11-05 22:49
农村法治的实现是我国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建国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法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现状并不尽如人意。我国农村经济基础的现状,几千年封建传统遗毒的影响,我国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水平等,都决定了,要想把我国农村建设成现代化的社会,还需要一个长期和艰苦的过程。尤其是我国农村的法治传统薄弱,而且,有关我国农村法治的研究目前也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对我国农村法治的研究是必要的。本文试图从一些简单的事实入手,来对制约我国农村法治的因素进行分析,对我国农村法治框架的建构进行简单的探讨。人类自从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就在探求治理社会的理想模式,漫长的痛苦摸索得出结论:法治是管理社会的最佳方式,因为法治有着其他社会管理模式所无法拥有的优越性。我国农村法治的症结在哪儿?法治是什么?法治到底有哪些功能和作用?我们如何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把握建设农村法治的契机?为建设法治的农村社会呐喊助威,出谋划策,正是写作本文的出发点和动因。 法治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前提和保障。社会是人的社会,而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重要规范。没有法的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就无法获得保证,人们的劳动成果就会遭到侵害,人们的尊严就会丧失。农村法治的实现,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更具其艰难性。首先,法治产生的思想文化基础是以尊重个人合法权利,以人本主义为特征的理性自然权利。其次,封建社会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与现代法治是相矛盾的。法治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特别是它的最发达形式是市场经济,就其内在属性而言,它要求一种特殊的法律关系将其参加者之间的关系固定下来。完全的法治的农村社会的建立尚需假以时日。当然,我们在认识到经济模式是法的基础,意识是法的前提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它因素对农村法治建设的影响。例如制度、文化、司法人员的素质、执法方式以及农民自身的因素等,都对农村法治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要把我国农村建设成为法治社会,这必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必须动员各方面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并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本文正是围绕如何把我国农村建设成为一个法治社会,从我国农村法治现状、制约农村法治的主要因素以及农村法治框架的构建这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的。希望以我粗浅的认识,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有关农村法治的研究和思考,为我国农村法治社会的建立添砖加瓦。
【学位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D920.0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我国农村法治现状
一、由“秋菊打官司”引起的思考
二、规范农民行为规则的历史溯源
三、农村法治现状
1、农村法治的可喜成果
2、农村法治的不足
四、法治的功能与作用
1、法治的概念
2、法治的功能与作用
第一、法的规范的公开性和可预期性
第二、法的规范的公平性
第三、法的至上权威
第四、法治的核心价值是追求人类的公平正义、尊严与自由
第二章 制约我国农村法治的主要因素
一、意识(观念)层面的深刻原因
1、意识的概念
2、法律意识是法治的先导
3、农民法律意识尚处于未成熟阶段
二、我国农村传统文化对法治的巨大阻隔
三、现实法治的不健全导致农民对法治的信仰发生动摇
1、司法制度不健全
2、司法人员的素质与我国法治进程的要求不适应
3、不可忽视的司法腐败
四、行政部门间职能界定不清严重制约了法治作用的发挥
五、成本计算的必然选择
第三章 重建我国农村法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一、推动我国农村法治建设的力量
1、家和社会
2、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法治建设的领导
二、农村法治建设的契机
1、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
2、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
3、司法制度的改革
第四章 我国农村法治框架的构建
一、传统文化和现代法治文明的整合
二、制度上的完善
1、国家政治体制的法治化
2、司法独立
3、司法公正的实现
4、降低诉讼成本
三、农村法治实践的社会基础是村民自治的真正实现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72297
【学位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D920.0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我国农村法治现状
一、由“秋菊打官司”引起的思考
二、规范农民行为规则的历史溯源
三、农村法治现状
1、农村法治的可喜成果
2、农村法治的不足
四、法治的功能与作用
1、法治的概念
2、法治的功能与作用
第一、法的规范的公开性和可预期性
第二、法的规范的公平性
第三、法的至上权威
第四、法治的核心价值是追求人类的公平正义、尊严与自由
第二章 制约我国农村法治的主要因素
一、意识(观念)层面的深刻原因
1、意识的概念
2、法律意识是法治的先导
3、农民法律意识尚处于未成熟阶段
二、我国农村传统文化对法治的巨大阻隔
三、现实法治的不健全导致农民对法治的信仰发生动摇
1、司法制度不健全
2、司法人员的素质与我国法治进程的要求不适应
3、不可忽视的司法腐败
四、行政部门间职能界定不清严重制约了法治作用的发挥
五、成本计算的必然选择
第三章 重建我国农村法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一、推动我国农村法治建设的力量
1、家和社会
2、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法治建设的领导
二、农村法治建设的契机
1、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
2、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
3、司法制度的改革
第四章 我国农村法治框架的构建
一、传统文化和现代法治文明的整合
二、制度上的完善
1、国家政治体制的法治化
2、司法独立
3、司法公正的实现
4、降低诉讼成本
三、农村法治实践的社会基础是村民自治的真正实现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文瑞;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丽;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1年
3 秦卫俊;苏南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矛盾化解的法理学思考[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872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872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