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法律主体资格标准理论及其当代变革
发布时间:2021-04-01 20:46
传统的学说和实践中存在关于胎儿利益保护、动物权利、人工智能法律地位的争论,其实质问题是法律主体资格标准如何确定。归纳起来,法律思想史上有以理性、感性、德性、神性作为主体资格标准的四种学说,四者间具有共存、交叉、互补、冲突的关系,以及合理性、可行性、适应性上的差异。单一标准,以及现实法律制度以理性为基础、兼采感性因素的复合标准,都对新兴主体的权利诉求回应乏力;新兴主体的权利诉求也非完全合理。法律主体资格制度近期的完善与变革可明确采用复合标准,同时辨析理性概念,并深入论证主体资格制度的理论根基与现实要求;面向未来,则仍需回归主体资格制度的伦理道德基础。
【文章来源】:学术交流. 2019,(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四种主要的学说
(一) 理性说
1.基本观点。
2.历史发展。
3.对法律制度的影响。
(二) 感性说
1.基本观点。
2.代表性学说。
3.对法律制度的影响。
(三) 德性说
1.基本观点。
2.思想基础。
3.对法律制度的影响。
(四) 神性说
1.基本观点。
2.思想基础。
3.对法律制度的影响。
(五) 四种学说之间的关系
二、立足于中国法律主体制度现状而对四种学说的评价
(一) 对理性说的评价
(二) 对感性说的评价
(三) 对德性说的评价
(四) 对神性说的评价
三、面向未来的变革与完善
(一) 从四种传统学说看新兴主体的权利诉求
1.胎儿有可能被理性说承认为法律主体。
2.动物要被理性标准接受面临较大困难。
3.人工智能有可能被拟制为符合理性标准。
(二) 从新兴主体的权利诉求看主体资格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三) 主体资格制度发展的近期方案与远期设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堕胎看胎儿利益保护(上)[J]. 陈劲松. 中国卫生法制. 2018(06)
[2]试析胎儿利益保护模式[J]. 陈劲松. 行政与法. 2018(09)
[3]人权何以成为人权:证明方式、内在逻辑及理据[J]. 侯健. 政法论丛. 2018(04)
[4]法律主体考略——以近代以来法律人像为中心[J]. 胡长兵. 东方法学. 2015(05)
[5]权利能力的双重角色困境与主体资格制度重构[J]. 张保红. 法学家. 2014(02)
[6]理性何以沦为权力的纯粹工具?——论《启蒙辩证法》对自我保存理性的批判[J]. 张双利. 学术月刊. 2014(03)
[7]权利的交往维度——哈贝马斯法哲学语境中的权利理论[J]. 陈伟.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12(02)
[8]变革、继承与法的演进:对“古代法律儒家化”的法文化考察[J]. 武树臣.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9]部分权利能力制度的构建[J]. 刘召成. 法学研究. 2012(05)
[10]认知视野中的情感依赖与理性、推理[J]. 费多益. 中国社会科学. 2012(08)
博士论文
[1]人格权的理念与制度构建[D]. 姜新东.山东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113944
【文章来源】:学术交流. 2019,(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四种主要的学说
(一) 理性说
1.基本观点。
2.历史发展。
3.对法律制度的影响。
(二) 感性说
1.基本观点。
2.代表性学说。
3.对法律制度的影响。
(三) 德性说
1.基本观点。
2.思想基础。
3.对法律制度的影响。
(四) 神性说
1.基本观点。
2.思想基础。
3.对法律制度的影响。
(五) 四种学说之间的关系
二、立足于中国法律主体制度现状而对四种学说的评价
(一) 对理性说的评价
(二) 对感性说的评价
(三) 对德性说的评价
(四) 对神性说的评价
三、面向未来的变革与完善
(一) 从四种传统学说看新兴主体的权利诉求
1.胎儿有可能被理性说承认为法律主体。
2.动物要被理性标准接受面临较大困难。
3.人工智能有可能被拟制为符合理性标准。
(二) 从新兴主体的权利诉求看主体资格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三) 主体资格制度发展的近期方案与远期设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堕胎看胎儿利益保护(上)[J]. 陈劲松. 中国卫生法制. 2018(06)
[2]试析胎儿利益保护模式[J]. 陈劲松. 行政与法. 2018(09)
[3]人权何以成为人权:证明方式、内在逻辑及理据[J]. 侯健. 政法论丛. 2018(04)
[4]法律主体考略——以近代以来法律人像为中心[J]. 胡长兵. 东方法学. 2015(05)
[5]权利能力的双重角色困境与主体资格制度重构[J]. 张保红. 法学家. 2014(02)
[6]理性何以沦为权力的纯粹工具?——论《启蒙辩证法》对自我保存理性的批判[J]. 张双利. 学术月刊. 2014(03)
[7]权利的交往维度——哈贝马斯法哲学语境中的权利理论[J]. 陈伟.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12(02)
[8]变革、继承与法的演进:对“古代法律儒家化”的法文化考察[J]. 武树臣.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9]部分权利能力制度的构建[J]. 刘召成. 法学研究. 2012(05)
[10]认知视野中的情感依赖与理性、推理[J]. 费多益. 中国社会科学. 2012(08)
博士论文
[1]人格权的理念与制度构建[D]. 姜新东.山东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113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113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