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议案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2 21:23
  立法是在多重冲突的利益之间做出公共选择,是社会利益和意志的集中。立法议案制度客观上发挥了“过滤器”的功能,使得最终进入正式立法程序接受审议、表决的立法议案都具备成熟的立法条件。同时将一些不具备立法条件的议案“拒之门外”。这一“去芜存菁”的过程使得代议机构效率提升,集中力量审议、表决立法议案,充分发挥立法功能。 提出立法议案是立法程序的第一个步骤,是立法过程的切入口。立法议案的制度规定有一定的瓶颈效应,客观上会影响到立法议案能否进入立法程序以及立法议案在立法程序中的最终命运。本文尝试以我国八、九两届全国人大期间立法议案的运作情况为考察对象,将视野扩展到正式立法程序内外,以期对立法议案制度运作状况做完整的、全景式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理出现存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 通过对我国立法议案制度运作的考察,笔者发现制度设计者的初衷并没有得到实现,这一过程产生了诸如提案权制度的虚置,立法议案列入议程审查机制中的国家本位倾向,代表立法议案的弱影响力,非正式程序中立法规划对正式程序中立法议案制度功能的冲击等问题。 以上问题的出现损害了制度的严肃性,导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权力运行的错...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导言
第一章 立法议案制度概述
    第一节 立法议案和立法议案制度
        一、 我国实定法的规定
        二、 学者的用法
        三、 立法议案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四、 本文研究对象--立法议案制度
    第二节 立法议案制度的功能
        一、 保障民主立法的功能
        二、 收集立法信息的功能
        三、 提升立法效率的功能
第二章 立法议案制度运作实践概况及其主要问题
    第一节 立法议案制度运作概况
        一、 立法议案的提出情况
        二、 立法议案的列入议程及通过情况
        三、 立法议案的撤回情况
    第二节 立法议案制度运作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一、 立法提案权属制度的虚置和缺位
        二、 立法议案审查制度的闲置和偏位
        三、 立法议案列入制度的反差--代表立法议案的弱影响力
        四、 立法规划提前投票效应的“干扰”及其原因
第三章 问题的解决途径
    第一节 事前机制
        一、 实践运作法律化,优化制度设计
        二、 拓展代表立法议案合理建议吸纳渠道,进而推动代表职业化
        三、 调整优化代表大会组织结构,提高议事效率
        四、 规范立法规划编制行为,为民主立法留下空间
    第二节 事后机制
        一、 遵循立法规律,注重立法规划的灵活性
        二、 强化人大立法主导地位,发挥审议对法律草案的矫正功能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代表议案看中国法制进程[J]. 吴运浩.  中国律师. 1998(05)



本文编号:31159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1159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a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