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巨黎咪》法思维的生成与类型
发布时间:2021-04-27 06:19
彝族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社会规范所隐含的价值判断与认知模式是彝族法思维生成之关键。这种价值判断和认知模式形成于宗教判断、道德判断和法律判断的动态交互过程。《苏巨黎咪》成书于彝族法思维生成的关键时期,其中蕴涵的以家支观念为基础的亲族思维、以忠君观念为核心的等级思维、纠纷处理中的互偿思维、以宗教信仰为支撑的原始思维及其法律论证中的类比思维,这些均是彝族法思维的重要成分。对以上内容探讨,将有益于传统民族文化体系下的少数民族法思维之研究。
【文章来源】:贵州民族研究. 2019,40(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彝族法思维的生成结构
(一)宗教信仰———彝族法思维的内生动力
(二)道德伦理———彝族法思维的原始形态
(三)彝族习惯法———彝族法思维的文化表征
二、《苏巨黎咪》中的法思维类型
(一)以家支观念为基础的亲族思维
(二)以忠君观念为核心的等级思维
(三)纠纷处理中的互偿思维
(四)以宗教信仰为支撑的原始思维
(五)法律论证中的类比思维
三、《苏巨黎咪》法思维的价值体现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人类认知的五个层级[J]. 蔡曙山. 学术界. 2015(12)
[2]论彝族的自称和图腾及其关系[J]. 罗洪蓉芝.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1)
博士论文
[1]论凉山彝族的纠纷解决[D]. 李剑.中央民族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62941
【文章来源】:贵州民族研究. 2019,40(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彝族法思维的生成结构
(一)宗教信仰———彝族法思维的内生动力
(二)道德伦理———彝族法思维的原始形态
(三)彝族习惯法———彝族法思维的文化表征
二、《苏巨黎咪》中的法思维类型
(一)以家支观念为基础的亲族思维
(二)以忠君观念为核心的等级思维
(三)纠纷处理中的互偿思维
(四)以宗教信仰为支撑的原始思维
(五)法律论证中的类比思维
三、《苏巨黎咪》法思维的价值体现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人类认知的五个层级[J]. 蔡曙山. 学术界. 2015(12)
[2]论彝族的自称和图腾及其关系[J]. 罗洪蓉芝.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1)
博士论文
[1]论凉山彝族的纠纷解决[D]. 李剑.中央民族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62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162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