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少年刑事司法制度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日少年刑事司法制度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少年刑事司法制度是随着19世纪后半期,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未成年人犯罪率急剧上升,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时至今日,未成年人犯罪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或者几个国家的问题,而成为了一个继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又一个严重的国际性社会问题。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许多国家已经建立起了适应本国社会、具有本国特色的少年刑事司法制度,同时这一制度也随着国情的变化、新形势的出现而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之中。 但是,我国对少年刑事司法制度这一课题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理论发展无法适应司法实践和社会形势的迫切需要。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在我国,未成年人口近四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近1/3,如何做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和教育工作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与民族的发展,少年刑事司法制度的完善已经成为摆在整个法学界乃至全社会面前的一个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课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少年刑事司法制度领域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都给予了特别充分的重视,现行《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等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定罪量刑、诉讼程序、行刑等做了特殊的规定;相继颁布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单行法规,更是体现了国家在保障未成年人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等机关也发布了很多有关这方面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并在实施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除了立法方面,少年警察制度、少年检察制度的探索与发展,少年法庭的创设,少年管教所和少年监狱的完善,在司法实践中也充分体现出了国家和社会对于未成年人成长的关怀。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国目前的少年刑事司法制度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 在立法上,日本制定有独立的《少年法》和《儿童福利法》,从实体和程序上规定了较为完整详细的违法犯罪少年以及虞犯少年处遇方式。在实践中,颇具特色的少年警察制度和处于中心地位的家庭法院制度对于日本近几年来不断下降的未成年人犯罪率功不可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同的社会形态并不能消除未成年人犯罪成因以及预防教育方面的共性,相反,采用比较的研究方法,对国外优秀的少年刑事司法制度理论和实践进行探索,借鉴其中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东西而为我所用,对于开拓我国少年刑事司法制度领域的研究、完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甚至丰富和充实我国的刑法科学,均不无借鉴之处。 本文试图通过对中日两国少年刑事司法制度的比较,分析其特点,研究其原因,关注其发展,,从比较中吸收、借鉴日本少年刑事司法制度建设中的经验和合理之处,思考如何完善具有中国特色、适合我国国情的少年刑事司法制度问题。
【关键词】:中日少年犯罪 少年刑事司法制度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31.3;D925.2;C913.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1
- 一、少年刑事司法制度概论11-15
- (一)少年刑事司法制度的概念11-13
- (二)少年刑事司法制度的范围13-15
- 二、中日少年警察制度之比较15-19
- (一)组织机构设置之比较15-16
- (二)工作原则与职能之比较16-19
- 三、中日少年检察制度之比较19-22
- (一)组织机构设置之比较19-20
- (二)工作原则与职能之比较20-22
- 四、中日少年审判制度之比较22-30
- (一)组织机构设置之比较22-24
- (二)工作原则与职能之比较24-26
- (三)审判程序与判决结果之比较26-30
- 五、中日少年矫正制度之比较30-32
- (一)组织机构设置之比较30-31
- (二)工作原则与职能之比较31-32
- 六、完善我国少年刑事司法制度的建议32-40
- (一)约束行政权力,加强司法权力32-33
- (二)完善少年审判制度33-37
- (三)设立专门的缓刑机构37-38
- (四)完善少年矫正体系38-40
- 结语40-42
- 参考文献42-45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45-46
- 后记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琴;;未成年人犯罪领域的非犯罪化研究[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吴海航;中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司法保护制度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房磊;;中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建设[J];法制与社会;2010年26期
4 尤丽娜;;从日本的保护处分制度看我国的少年教养制度[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2期
5 藤本哲也;俞建平;;日本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新国策[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6期
6 吴海航;黄凤兰;;日本虞犯少年矫正教育制度对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启示[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02期
7 席小华;;社会工作介入少年司法制度之探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年04期
8 苏明月;;从中日少年案件处理流程与矫正之比较看少年司法模式[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年01期
9 刘娥;;我国违法少年的处遇方式及其反思[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张鸿巍;;儿童福利视野下的少年司法路径选择[J];河北法学;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赵晓星 见习记者 张伯晋 通讯员 王锐;[N];检察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于国旦;少年司法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苏明月;日本保护观察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姚建龙;少年法院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2 刘勇;对我国非行青少年适用保护处分的构想[D];吉林大学;2007年
3 郭林涛;中日少年犯罪法律对策之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中日少年刑事司法制度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41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24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