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台湾关系法》的法理透析
发布时间:2021-08-06 08:41
美国的对华政策就是事实上的“双轨制”,即“三个公报”适用于同中国大陆的关系;同时,《与台湾关系法》则充当了美国和台湾保持所谓的“非官方”关系的重要法律文件。《与台湾关系法》是美国国会所制订的国内法,“三个公报”是中国大陆分别和美国尼克松、卡特和里根政府所签署的国际法文件。实践中《与台湾关系法》和“三个公报”存在着诸多冲突之处,但美国行政当局和国会在出现冲突时越来越倾向于主要适用《与台湾关系法》。 笔者首先分析了《与台湾关系法》的产生原因,认为除了台湾当局的游说、白宫与国会在中美建交上沟通不够等原因外,还有着国会立法程序变化的原因。越战和水门丑闻后,国会倾向于通过各种手段来牵制总统的外交权。所以,《与台湾关系法》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只是因为中国台湾问题对于美国有着至关重要的利益,所以其影响远比其他类似的国会限制总统权力的法案要影响深远的多。 笔者并对《与台湾关系法》和“三个公报”的法律效力进行分析,认为美国外交政策中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冲突根本上是美国宪法设计时的模糊所导致的。理论上,总统的外交权相比于国会比较有限,但是实践中在国会的默许和历史上诸多总统的努力下,并且通过最高法...
【文章来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关键词
Abstract、Key Words
前言
第一节、《与台湾关系法》提出的背景
第二节、《与台湾关系法》下的台美关系
正文
第一章、《与台湾关系法》产生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国会和白宫在外交政策上冲突的结构性矛盾
第二节、越战和水门事件对国会和总统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卡特总统和国会沟通的失败
第四节、美国难以割舍在台湾的利益
第五节、原因总结
第二章、白宫和国会宪政冲突的解决先例
第三章、《与台湾关系法》同"三个公报"的法律效力比较
第一节、美国的"双轨"政策
第二节、美国对《与台湾关系法》法律地位的说明
第四章:结论
参考文献·中英文书籍
参考文献·中英文报刊
主要中英名词对照表
附录一、美国售台武器销售额统计(1976~2002财政年度)
附录二、美国国会选举结果及其议席分布(1976-2000年)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源自“世代”的考虑——中美启动战略经济对话机制[J]. 陈宝森. 世界知识. 2006(21)
[2]新世纪日本对台政策调整的背景及其影响[J]. 吴寄南. 台湾研究集刊. 2006(03)
[3]公众舆论在美国对台政策决策中的影响——以第一次台海危机为例[J]. 袁小红. 台湾研究集刊. 2006(03)
[4]陈水扁通过“宪政改造”推动“法理台独”分析[J]. 张文生. 台湾研究集刊. 2006(03)
[5]民进党:20年兴衰史[J]. 党朝胜. 世界知识. 2006(18)
[6]外交决策模式与美国对台军售政策决定因素分析[J]. 张清敏,罗斌辉. 美国研究. 2006(03)
[7]美国国内政治生态与台湾问题上的“双轨政策”——以里根时代为例[J]. 严波. 台湾研究集刊. 2006(02)
[8]绝对获益、相对获益与美国“维持现状”的台海政策——以美台围绕“废统”的博弈为例[J]. 李鹏. 台湾研究集刊. 2006(02)
[9]中国对美战略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J]. 柴璐,楚树龙. 现代国际关系. 2006(06)
[10]中美关系:新变化与新挑战[J]. 袁鹏. 现代国际关系. 2006(05)
本文编号:3325453
【文章来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关键词
Abstract、Key Words
前言
第一节、《与台湾关系法》提出的背景
第二节、《与台湾关系法》下的台美关系
正文
第一章、《与台湾关系法》产生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国会和白宫在外交政策上冲突的结构性矛盾
第二节、越战和水门事件对国会和总统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卡特总统和国会沟通的失败
第四节、美国难以割舍在台湾的利益
第五节、原因总结
第二章、白宫和国会宪政冲突的解决先例
第三章、《与台湾关系法》同"三个公报"的法律效力比较
第一节、美国的"双轨"政策
第二节、美国对《与台湾关系法》法律地位的说明
第四章:结论
参考文献·中英文书籍
参考文献·中英文报刊
主要中英名词对照表
附录一、美国售台武器销售额统计(1976~2002财政年度)
附录二、美国国会选举结果及其议席分布(1976-2000年)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源自“世代”的考虑——中美启动战略经济对话机制[J]. 陈宝森. 世界知识. 2006(21)
[2]新世纪日本对台政策调整的背景及其影响[J]. 吴寄南. 台湾研究集刊. 2006(03)
[3]公众舆论在美国对台政策决策中的影响——以第一次台海危机为例[J]. 袁小红. 台湾研究集刊. 2006(03)
[4]陈水扁通过“宪政改造”推动“法理台独”分析[J]. 张文生. 台湾研究集刊. 2006(03)
[5]民进党:20年兴衰史[J]. 党朝胜. 世界知识. 2006(18)
[6]外交决策模式与美国对台军售政策决定因素分析[J]. 张清敏,罗斌辉. 美国研究. 2006(03)
[7]美国国内政治生态与台湾问题上的“双轨政策”——以里根时代为例[J]. 严波. 台湾研究集刊. 2006(02)
[8]绝对获益、相对获益与美国“维持现状”的台海政策——以美台围绕“废统”的博弈为例[J]. 李鹏. 台湾研究集刊. 2006(02)
[9]中国对美战略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J]. 柴璐,楚树龙. 现代国际关系. 2006(06)
[10]中美关系:新变化与新挑战[J]. 袁鹏. 现代国际关系. 2006(05)
本文编号:33254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325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