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反垄断国际领域执法的“消极平衡”
发布时间:2021-09-22 02:10
反垄断国际领域执法方面,美国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整套模式。本文通过对美国反垄断国际领域执法的分析,包括对国际执法门槛以及执法合作两大方面机制的研究,认为,“消极平衡”贯穿美国反垄断国际领域执法的总体。美国国际执法门槛修正了管辖权的过度扩张,通过采纳“礼让”,发展出合理的管辖规则与平衡测量方法,注重外国政府参与的效果,最后达到了“消极平衡”。在国际合作方面,选择性的执行合作以及合作中的“消极礼让”都体现着“消极平衡”。“消极平衡” 是美国在各国利益冲突、国际法约束、国内立法传统、反垄断法的本身特质等诸多因素影响下产生的,同时也是美国在本身的政策和各类经济学观点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消极平衡”的现实原因在于反垄断法的趋同化及个性之间的现状,并有执法国际化的需求;“消极平衡”的内在压力是各国合作与排斥下的利益争夺,这种压力也是形成“消极平衡”的动力;“消极平衡”的直接支持在于国际法上的主权观念,主权的国际法地位使得“平衡”成为必需的;“消极平衡”的存在基础可以归结为美国国内法已有的对平衡理念的普遍接受;“消极平衡”的发展趋势将是“积极平衡”,积极主动的追求国际间执法的协商与合作。本文认为,美国的...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导言
第一章 美国反垄断国际领域执行机制概述
第一节 国际领域执行机制的内容
一、 概述
二、 渊源、内容
第二节 国际领域执行机制的特点
一、 发展性
二、 引导性
三、 开创性
四、 注重效果
第二章 国际领域执法的“消极平衡”
第一节 国际执法门槛中的“消极平衡”
一、 管辖权的扩张
二、 “礼让”的采纳
三、 合理的管辖规则与平衡测量方法
四、 外国政府参与的效果
第二节 执行合作与“消极平衡”
一、 选择性的合作
二、 消极礼让
第三章 透视“消极平衡”
第一节 “消极平衡”的现实原因:趋同化及个性、国际化
一、 反垄断法的趋同化与个性
二、 执行的国际化与冲突
第二节 “消极平衡”的内在压力:合作与排斥下的利益争夺
一、 利益上的冲突
二、 对抗法规
第三节 “消极平衡”的直接支持:国际法上的主权原则
一、 主权原则
二、 管辖权扩张与“平衡”
第四节 “消极平衡”的存在基础:平衡理念的普遍接受
一、 法律传统和立法
二、 国内机构间的合作机制为例
第五节 “消极平衡”的发展趋势:“积极平衡”
一、 积极礼让
二、 积极礼让体现的“平衡”
第四章 我国反垄断国际领域执法的探讨
第一节 美国经验的借鉴意义
第二节 我国现有的相关体制及“消极平衡”的运用
一、 我国现有的相关体制
二、 “消极平衡”的运用
三、 我国新体制的构思
四、 执法的国际合作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402925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导言
第一章 美国反垄断国际领域执行机制概述
第一节 国际领域执行机制的内容
一、 概述
二、 渊源、内容
第二节 国际领域执行机制的特点
一、 发展性
二、 引导性
三、 开创性
四、 注重效果
第二章 国际领域执法的“消极平衡”
第一节 国际执法门槛中的“消极平衡”
一、 管辖权的扩张
二、 “礼让”的采纳
三、 合理的管辖规则与平衡测量方法
四、 外国政府参与的效果
第二节 执行合作与“消极平衡”
一、 选择性的合作
二、 消极礼让
第三章 透视“消极平衡”
第一节 “消极平衡”的现实原因:趋同化及个性、国际化
一、 反垄断法的趋同化与个性
二、 执行的国际化与冲突
第二节 “消极平衡”的内在压力:合作与排斥下的利益争夺
一、 利益上的冲突
二、 对抗法规
第三节 “消极平衡”的直接支持:国际法上的主权原则
一、 主权原则
二、 管辖权扩张与“平衡”
第四节 “消极平衡”的存在基础:平衡理念的普遍接受
一、 法律传统和立法
二、 国内机构间的合作机制为例
第五节 “消极平衡”的发展趋势:“积极平衡”
一、 积极礼让
二、 积极礼让体现的“平衡”
第四章 我国反垄断国际领域执法的探讨
第一节 美国经验的借鉴意义
第二节 我国现有的相关体制及“消极平衡”的运用
一、 我国现有的相关体制
二、 “消极平衡”的运用
三、 我国新体制的构思
四、 执法的国际合作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4029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402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