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一九五四年宪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0 08:01
  五四宪法是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宪法,是中国当代宪政实践的起点,新中国宪政发展史跌宕起伏,风雨颠沛,“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的超越性回归,体现了历史理性的传承,对五四宪法的回顾与反思,不仅仅是对历史文本作简单的整理,而是对新中国宪政之路的一种探寻。五四宪法是在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下制定的,国内政治、经济发展为五四宪法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做出制宪的决策更多的是考虑到苏共中央的建议,在国内关系尚未定型的历史时期制定宪法并非出于中共本意,五四宪法的制宪程序的启动具有明显的被动性。五四宪法在形成过程中,制宪者们对旧中国宪政传统进行了反思,对新民主主义宪政实践进行了取舍和整合,在此基础上,对苏联三六宪法成功地进行了移植,体现了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统一,而在最终的结构制度形态中偏重苏联宪法模式;制宪的过程有为民众参与讨论的程序设计,但程序民主中折射出典型的仪式特征和政治意蕴;毛泽东宪法思想对五四宪法的制定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既有科学、成熟的因素和正面的影响,又隐含着对探索问题的看法和负面的影响。五四宪法在制度结构中包括国家制度,经济制度和公民权利制度体系,基本上涵盖了宪法所要调整的社会关系,即...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五四宪法制定的社会背景
    (一) 客观的社会形势
    (二) 政权运作环境与制宪决策
二、五四宪法形成的特点
    (一) 传统与移植并重
    (二) 程序民主性
    (三) 毛泽东宪法思想的影响
三、五四宪法的制度框架
    (一) 国家制度
    (二) 经济制度
    (三) 权利制度
四、五四宪法的实施障碍
    (一) 五四宪法实施障碍的具体体现
    (二) 五四宪法实施障碍的原因分析
五、五四宪法在宪法史上的探索意义
    (一) 公民宪法意识是宪政的前提
    (二) 宪政需要体现立宪价值
    (三) 宪法监督制度是宪政的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追求幸福生活:评五四宪法的基本权利条款[J]. 郑贤君.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6)
[2]论五四宪法的国际化和本土化——对五四宪法与苏联三六宪法的比较研究[J]. 程乃胜.  当代法学. 2005(02)
[3]世界宪法视野中的1954年宪法[J]. 周永坤.  学习论坛. 2005(03)
[4]1954年宪法的观念体系[J]. 朱福惠.  当代法学. 2004(06)
[5]过渡时期理论与1954年宪法[J]. 殷啸虎.  政法论坛. 2004(06)
[6]1954年宪法的历史命运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J]. 韩大元.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4(05)
[7]在文本与现实之间:关于“五四宪法”的回顾与反思[J]. 占美柏.  法商研究. 2004(01)
[8]政治家的法理与政治化的法——二十世纪中国法理对“宪政”的支持关系及其变革[J]. 谢晖.  法学评论. 1999(03)
[9]社会变革与宪法的社会适应性——评郝、童两先生关于“良性违宪”的争论[J]. 韩大元.  法学. 1997(05)



本文编号:34279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4279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c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