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的法治精义及现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2-02-20 16:34
《管子》是齐法家思想的代表作,它提出了"以法治国"方略,主张以顺民心、利民生为原则,其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有鲜明的主张,主要表现在立法:"明于则""令顺民心";执法:"令则行,禁则止""尽责""兼听";司法:刑罚"必信"、司法必"中";守法:"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先民服"。总结并提炼《管子》一书中的法治精义,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古为今用,可以为今天的法治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文章来源】: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6(02)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立法:“明于则”“令顺民心”
(一)“明于则”
(二)“令顺民心”
二、执法:“令则行,禁则止”“尽责”“兼听”
(一)执法为公
(二)“令则行,禁则止”
(三)“尽责”“兼听”
三、司法:刑罚“必信”、司法必“中”
(一)刑罚“必信”
(二)司法必“中”
四、守法:“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先民服”
(一)“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
(二)“先民服”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古代从实际出发的立法传统[J]. 张晋藩. 人民法治. 2019(09)
[2]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下)——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观点[J]. 张文显.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6(04)
[3]中国法文化传统与现代法治[J]. 齐延平,孟雯. 法学杂志. 2012(08)
[4]司法公正与法治建设──第三届中国法治论坛观点精选[J]. 陈光中.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1(03)
本文编号:3635431
【文章来源】: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6(02)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立法:“明于则”“令顺民心”
(一)“明于则”
(二)“令顺民心”
二、执法:“令则行,禁则止”“尽责”“兼听”
(一)执法为公
(二)“令则行,禁则止”
(三)“尽责”“兼听”
三、司法:刑罚“必信”、司法必“中”
(一)刑罚“必信”
(二)司法必“中”
四、守法:“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先民服”
(一)“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
(二)“先民服”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古代从实际出发的立法传统[J]. 张晋藩. 人民法治. 2019(09)
[2]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下)——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观点[J]. 张文显.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6(04)
[3]中国法文化传统与现代法治[J]. 齐延平,孟雯. 法学杂志. 2012(08)
[4]司法公正与法治建设──第三届中国法治论坛观点精选[J]. 陈光中.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1(03)
本文编号:36354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635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