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从法社会学视角看网络暴力

发布时间:2022-03-09 12:24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从奢侈品逐渐变成了家家户户的必需品了。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平台上,每个网民都有自由和权限发表言论,而这种自由的滥用导致了网络社会上一种特殊的现象——网络暴力。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的频频发生已成为热点问题,另外,各个社交平台的开放程度逐渐增加,网络暴力发生的成本越发低廉,其危害程度也越发严重,造成的社会影响也越发巨大。那么对于"网络暴力"应该如何界定,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探究其法理成因,研究法律空白,探寻其深层的法社会学逻辑,探究应建立怎样的法律法规,才能合理保障网民言论自由的同时,防止网络暴力的发生。本文第一部分是对网络暴力现状的分析,从网民的数据分析到网络暴力实例的分析引出网络暴力问题的严重性。第二部分主要简述了网络暴力的定义及其严重危害性。第三部分主要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其成因,包括网民结构的组成、社会发展所致、网络发展的因素,以及沉默的螺旋理论。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我国法律领域的缺陷,包括我国法律没有专业定义网络暴力、法律规定较为分散、法律滞后性等原因。 

【文章来源】: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0,(02)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网络暴力的现实存在
2 网络暴力的定义及危害后果
3 法社会学角度分析
4 目前相关法律规定现状及其不足
5 完善思路及措施
6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互联网发展下如何权衡言论自由与网络侵权——以“人肉搜索”为例[J]. 黄莺.  法制博览. 2018(33)
[2]浅谈网络暴力的原因及解决办法[J]. 郑丽枭.  法制博览. 2018(13)
[3]网络暴力的传播特征、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J]. 丁艳.  现代交际. 2018(02)
[4]互联网+的兴起与法律的滞后性[J]. 于婕.  农家参谋. 2017(21)
[5]“网络暴力”的风险特性及其治理之道[J]. 姜方炳.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6(05)
[6]论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以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界分为中心[J]. 王利明.  中国检察官. 2013(21)
[7]浅议社会发展之法律适应[J]. 舒畅.  民营科技. 2011(08)
[8]“网络暴力”何时休?[J]. 周国平.  中国信息界. 2006(13)



本文编号:3645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645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f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