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植物品种保护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印度植物品种保护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已成为各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育种者利益保护、农业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粮食安全等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植物品种保护方面,印度作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和生物资源大国,一直在努力保护本国的利益,同时它也是植物品种保护方面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国家,其在诸多国际组织及其国际论坛上的利益诉求代表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印度始终将粮食安全作为其国家发展目标的重中之重。育种活动和新品种的开发都是提高农村收入和整体经济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再者,印度作为WTO的成员国,还需履行其项下TRIPS协议赋予的义务,即为植物品种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同时,践行《粮食与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的国际公约》中的承诺。据此,印度结合农业大国的实际国情,采取了独一无二的植物品种的专门保护模式,与发达国家只保护育种者权利不同的是,印度建立了兼顾育种者利益和农民利益的保护制度。印度农业部于1993年起草了《植物品种与农民权益保护法》,在2001年通过并实施,通过赋予植物品种权的形式对植物品种予以专门法保护。此外,印度还建立了利益分享机制和生物遗传资源来源披露制度,这也是印度植物品种保护制度的一大特色。《植物品种与农民权益保护法》对育种者的投资和创造性劳动进行产权界定,也可提升印度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本研究以农民权益为切入点,以农民发展权理论、知识产权成本收益理论、利益平衡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综合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视角和方法,力求为解决植物新品种保护问题提供一定的支撑。通过以印度植物品种保护制度为研究线索,明确其制度特色,从而启示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农民利益、坚持本国种子市场化原则以迎接国际挑战,也为我国实现农民权益保护、粮食安全、稳定和发展以及提升农业知识产权的国际竞争力作出积极贡献。文章主体内容为五章:第一、二章主要介绍的文章写作的背景、文献综述、相关定义和基础理论。第三章通过介绍植物新品种发展的国际背景,主要分析UPOV公约1978年文本和1991年文本,TRIPS协议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公约带来的影响,从而引出下一章的内容。第四章分析印度植物品种制度在国内条件,从植物品种保护制度发展的渊源,到植物品种保护的法律环境,再具体到植物品种保护制度的内容,最后通过实证数据,分析植物新品种制度实施的效果。第五章,总结出印度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特点,指出该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启示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改进。
【关键词】:印度 农民权利 农民品种 《植物品种与农民权益保护法》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35.1;DD912.6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导论10-18
- 1.1 研究缘起10-11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11-12
- 1.2.1 选题的目的11
- 1.2.2 选题的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3.1 国内外关于植物品种保护制度基本问题的研究12-15
- 1.3.2 研究述评15
- 1.4 研究设计与逻辑思路15-17
- 1.4.1 研究方法15-16
- 1.4.2 研究路线16-17
- 1.5 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17-18
- 1.5.1 研究的创新点17
- 1.5.2 存在的难点17-18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18-24
- 2.1 相关概念界定18-20
- 2.1.1 植物新品种权18-19
- 2.1.2 农民权与农民特权19-20
- 2.2 基本理论20-24
- 2.2.1 农民发展权理论20-21
- 2.2.2 知识产权保护成本收益理论21-22
- 2.2.3 知识产权利益平衡理论22-24
- 第三章 印度植物品种保护制度的国际背景24-30
- 3.1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公约》24-26
- 3.2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26-27
- 3.3 《生物多样性公约》27-28
- 3.4 公约的作用和影响28-30
- 第四章 印度植物品种保护的国内制度30-57
- 4.1 印度植物品种保护制度的发展历程30-34
- 4.1.1 育种者权利保护的萌芽31-32
- 4.1.2 关于农民权利的争论32-33
- 4.1.3 确立植物品种的专门保护模式33-34
- 4.2 印度植物品种保护的法律依据34-37
- 4.2.1 《专利法》修正案34-35
- 4.2.2 《植物品种和农民权益保护法》35
- 4.2.3 《生物多样性法》35-37
- 4.3《印度植物品种与农民权益保护法》的具体内容37-49
- 4.3.1 管理机构37-38
- 4.3.2 权利主体及权利内容38-42
- 4.3.3 植物品种保护范围42-43
- 4.3.4 品种授权条件43-45
- 4.3.4.1 可申请注册的条件43-44
- 4.3.4.2 不予注册的情形44
- 4.3.4.3 品种的保护期限和田间测试时间44-45
- 4.3.5 植物品种权的申请流程45-49
- 4.4 印度植物品种保护制度的实施效果49-57
- 4.4.1 植物品种保护的申请概况49-54
- 4.4.2 植物品种保护制度对农民权益的影响54-55
- 4.4.3 植物品种保护制度对育种者的影响55-57
- 第五章 印度植物品种保护制度的评价及启示57-67
- 5.1 印度植物品种保护制度特点57-60
- 5.1.1 强化农民权利57
- 5.1.2 保护对象的范围广57-58
- 5.1.3 公共部门为育种主体58-59
- 5.1.4 专门的资金支持59
- 5.1.5 完善的遗传资源保护制度59-60
- 5.1.6 严格的信息来源披露制度60
- 5.2 印度植物品种保护制度存在的不足60-62
- 5.2.1 育种经费来源单一60-61
- 5.2.2 育种创新发展缓慢61-62
- 5.2.3 农民品种保护的效果有限62
- 5.3 对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启示62-67
- 5.3.1 制定符合国情的植物品种保护单行法62-63
- 5.3.2 注重农民品种保护63-64
- 5.3.3 创建多种配套措施64-65
- 5.3.4 考虑采纳UPOV1991文本部分内容65-67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67-69
- 6.1 研究结论67-68
- 6.2 研究展望68-69
- 参考文献69-76
- 附录一:研究生在读期间主要学术成果76-77
- 附录二:研究生在读期间主要学术活动及获奖情况77-78
- 致谢78-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洋;熊国富;;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发展概况[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2 张学安;张玉龙;;论TRIPS框架下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建构——兼评我国的保护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3 谭涛;沈洁;申芳;唐力;;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对农民权益的影响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4 谭涛;申芳;;中印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对比与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1年07期
5 聂洪涛;;论植物新品种国际保护的发展趋势——兼评我国相关法律的完善[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10期
6 张红兵;徐丹纳;;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国际趋势与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协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2期
7 陈超;;UPOV公约下发展中国家农民权利保护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9年02期
8 李小侠;;利益平衡视角下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制度的完善[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9期
9 王晓霞;;植物新品种保护模式研究[J];学理论;2014年05期
10 周作斌;张云;;论知识产权与人权的冲突及协调——以植物新品种权与农民权关系为视角[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奎杰;UPOV公约框架下的植物新品种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刘沛;植物新品种国际保护和国内保护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3 蔡亮;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胡霞;植物新品种权法律保护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申芳;中印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对农民权益影响的比较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史蕊;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印度植物品种保护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23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72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