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的“法治”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5 21:19
本论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韩非在总结前期法家思想的基础上完成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体系,对于现代法治精神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部分:韩非“法治”思想的时代背景和渊源。井田制的瓦解和宗法分封制的动摇,带来了深远的社会影响。韩非“法治”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就在于春秋战国时期战乱年代的现实需求,即富国强兵。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倡导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把商殃的“法”和申不害的“术”以及慎到的“势”融为一本。“法”、“术”、“势”思想在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受到了各个学派的影响,并与儒家、道家、墨家有深刻的理论渊源。 第三部分: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大体可以分为:本体论的无为赏罚观、人性哲学的自为观和历史哲学的进化观三个部分。 韩非认为,治理国家并不是必须选贤任能,君王只要把握赏罚大权就能统御全臣,“无为而无不为”。掌握赏罚两项大权,就是韩非所说的治国“二柄”。它们之所以有效,是因为人性趋利而避害。从社会历史进化的角度,韩非提出了“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的主张。 第四部分:“法”、“术”、“势”...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2 韩非“法治”思想的时代背景和渊源
2.1 韩非的生平及时代背景
2.2 韩非“法治”思想的渊源
2.2.1 儒、道、墨家的思想
2.2.2 前期法家的思想
3 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3.1 本体论的无为赏罚观
3.2 人性哲学的自为观
3.3 历史哲学的进化观
4 “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体系
4.1 “法治”的静态规范基础――法治中的“法”
4.1.1 “法”的定义与特性
4.1.2 “法”的功能与目的
4.2 “法治”的动态运行――“法”的具体措施
4.2.1 “明法”之原则
4.2.2 “行法”之严明
4.2.3 “以法教心”
4.3 “法”与“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4.3.1 任“法”治国
4.3.2 “法”与“术”不可一无
4.3.3 “法”与“势”相得益彰
5 韩非“法治”思想的历史影响
5.1 韩非“法治”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5.2 对韩非“法治”思想的反思
5.3 韩非“法治”思想的现实意义
6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801082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2 韩非“法治”思想的时代背景和渊源
2.1 韩非的生平及时代背景
2.2 韩非“法治”思想的渊源
2.2.1 儒、道、墨家的思想
2.2.2 前期法家的思想
3 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3.1 本体论的无为赏罚观
3.2 人性哲学的自为观
3.3 历史哲学的进化观
4 “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体系
4.1 “法治”的静态规范基础――法治中的“法”
4.1.1 “法”的定义与特性
4.1.2 “法”的功能与目的
4.2 “法治”的动态运行――“法”的具体措施
4.2.1 “明法”之原则
4.2.2 “行法”之严明
4.2.3 “以法教心”
4.3 “法”与“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4.3.1 任“法”治国
4.3.2 “法”与“术”不可一无
4.3.3 “法”与“势”相得益彰
5 韩非“法治”思想的历史影响
5.1 韩非“法治”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5.2 对韩非“法治”思想的反思
5.3 韩非“法治”思想的现实意义
6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801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801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