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索第一案”评析
发布时间:2017-05-20 14:02
本文关键词:“人肉搜索第一案”评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网络表达自由是表达自由在网络空间中的自然延伸,也是当前我国公民表达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表达方式,最早起源于“猫扑网”上的公开求助活动。如今,网民利用它来披露信息或表达意见,其中当然也蕴含着网络表达自由的法律属性。 2008年4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王菲诉张乐奕等侵犯名誉权案”更是让“人肉搜索”第一次进入了司法程序,也使其由单纯的网络行为正式上升为法律问题。因此,该案也被公众及媒体称为“人肉搜索第一案”。同时,案中的“人肉搜索”是否侵犯了原告王菲的合法权利、“表达自由”与“隐私权”间的价值冲突等问题也成为人们争相议论的焦点。 本文即是以“人肉搜索第一案”所引发的一系列争议为出发点展开论述的。在文中,笔者从“人肉搜索”的定义、特性及兴起原因等方面着手进行分析,认为网民进行“人肉搜索”是其行使公民网络表达自由的一种方式,但“人肉搜索”的集群性特性使得其在张扬个人自由和权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容易造成对他人隐私权、名誉权等合法权利的侵害和践踏。因此,在对案例中“人肉搜索”的侵权构成要件进行分析后,笔者提出案例中的“人肉搜索”因侵犯原告王菲的隐私权而应受到必要的法律规制,并由此阐述了相应的规制依据及应遵循的原则,旨在平衡案例中“隐私权”与“表达自由”之间的价值冲突。最后,笔者还尝试从不同角度出发来解决我国规制“人肉搜索”的相关法律法规在运行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表达自由 人肉搜索 法律规制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1;D923;D920.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引言9-13
- 1.1 研究目的9
- 1.2 学术背景9-12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9-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11-12
- 1.3 理论与实践意义12-13
- 第2章 “人肉搜索第一案”的案情介绍13-15
- 2.1 案件经过13-14
- 2.2 一审判决14
- 2.3 二审判决14-15
- 第3章 “人肉搜索第一案”的争议点15-17
- 3.1 案例中“人肉搜索”的相关侵权问题之争15-16
- 3.2 案例中“隐私权”与“表达自由”间的价值冲突16-17
- 第4章 对“人肉搜索第一案”相关争议点的评析17-30
- 4.1 “人肉搜索”的相关概念分析17-20
- 4.1.1 “人肉搜索”的定义17-18
- 4.1.2 “人肉搜索”的特性18-19
- 4.1.3 “人肉搜索”的兴起原因19-20
- 4.2 “人肉搜索”之侵权要件分析20-22
- 4.2.1 加害行为20-21
- 4.2.2 损害事实21
- 4.2.3 因果关系21-22
- 4.2.4 过错22
- 4.3 对“人肉搜索”的法律规制22-30
- 4.3.1 规制的依据及原则23-25
- 4.3.2 相关法律法规的运行现状及问题25-27
- 4.3.3 应予完善之对策27-30
- 结论30-31
- 参考文献31-33
- 致谢3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温辉;言论自由:概念及边界[J];比较法研究;2005年03期
2 蒋云蔚;网络言论自由的私法限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杜承铭;论表达自由[J];中国法学;2001年03期
本文关键词:“人肉搜索第一案”评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1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81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