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劳资关系法的博弈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13 01:02
本文关键词:美国劳资关系法的博弈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显示出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日益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的工会还没有完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无法在劳动者工资和福利待遇的改善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从法律角度来看,劳动者没有改善工资和福利待遇的有效途径,在集体谈判中没有足够的谈判砝码,因而处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地位。在这种状况下,一方面,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会不断增大,影响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社会整体的购买力较弱,长久下去,势必会影响我国经济的持久健康发展。因此,国家有必要对劳资关系进行规制。 文本从法律实效主义的哲学立场出发,指出法律的目标应当是效率,效率是群体的正义。法律博弈论可以使得法律目标与法律效果达到统一。通过对美国劳资关系法的博弈分析,总结出美国在处理劳资关系方面的成功立法经验:既赋予罢工权,又避免罢工现实的发生。这对我国劳资关系法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的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提出问题和本文所要达到的目的,指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进路。 第二章提出本文的理论基础,即法律实效主义。实效主义的思想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其所采取的方法论是效果主义。法律对过去和现在关注最终是为了未来,法律的目标应当着眼于未来。法律本身不应是一个一劳永逸的行为,而应当是一个渐进的改善过程,这个改善过程是随着人类的认识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向前推进的,其目的最终指向的是人。法律实效主义强调目标先于行动,目标即是衡量行为效果的标准。立法目标与法律的实际效果是否相一致是衡量立法成功与否的标准。 第三章在法律实效主义的基础上,提出法律的目标应当是效率,效率是群体的正义。效率所追求的是渐进的改善,使人类不断地向着更好迈进,是法律理想的目标。效率的标准告诉我们,交易成本少的法律就是好法律。问题的相互性让我们站在国家的角度考虑法律的制定。法律博弈论使得法律的目标和法律的效果达到现实的统一。 第四章将目光从理论转向美国的具体实践。在美国的众多法律实践中,美国劳资关系法的发展是法律博弈论成功运用的一个突出例子。在本章中着重叙述了美国劳资关系法的发展历史,以及工会的相关情况,从而为第五章对美国劳资关系进行博弈分析进行铺垫。 第五章对美国劳资关系法进行博弈分析,由于美国劳资关系法经历了从1935年的《瓦格纳法》、1947年的《哈夫脱—哈拉特法》,到1959年的《兰德拉姆—格里芬法》的不断修改完善的过程,因此本章在前几章研究的基础上对三个法律分别进行博弈分析。最后得出如下结论:既赋予了罢工权,又避免罢工现实发生的劳资关系法就是有效率的法律。 第六章首先指出我国劳资关系法面临的问题,指出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对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也应当进行相应的调整。劳动者没有获得改善工资和福利待遇的有效途径,并且工会体制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劳动者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通过借鉴美国立法的成功经验,试提出些相关建议。
【关键词】:法律实效主义 效率 法律博弈论 纳什均衡 劳资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D912.5;D971.2
【目录】:
- 内容摘要4-8
- 第一章 导论8-10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本文的目的8-9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进路9-10
- 一、研究方法9
- 二、研究进路9-10
- 第二章 理论基础:法律实效主义10-16
- 第一节 实效主义概说10-11
- 第二节 实效主义的核心11-13
- 第三节 渐进的改善主义13-14
- 一、思维的全部功能在于确立信念13
- 二、真是有用的,有用的也就是真的13-14
- 三、渐进的改善主义14
- 第四节 法律实效主义14-16
- 第三章 法律的目标——从正义到效率16-27
- 第一节 正义之追求16-18
- 一、法律对正义的追求16
- 二、什么是正义?16-17
- 三、法律的正义17-18
- 第二节 效率18-21
- 一、经济学上的效率概念18-20
- 二、效率的法律目标,效率是群体的正义。20-21
- 第三节 法律的目标如何能够得以实现——法律博弈论21-27
- 一、科斯命题——法律目标的具体化21-24
- 二、问题的相互性——站在国家的立场上考虑24-25
- 三、目标的实现——法律博弈论25-27
- 第四章 美国劳资关系法研究初步27-35
- 第一节 美国劳资关系法的历史沿革27-30
- 一、《瓦格纳法》(Wagner Act)27-28
- 二、《塔夫脱—哈特莱法》(Taft-Hartley Act)28-29
- 三、《德兰鲁姆—格里芬法》(Landrum-Griffin Act)29-30
- 第二节 工会概述30-35
- 一、工会的目标30-31
- 二、垄断型工会与效率合约型工会31-34
- 三、为什么并不是所有的员工都加入工会呢?34-35
- 第五章 美国劳资关系法的博弈分析35-49
- 第一节 《瓦格纳法》的博弈分析35-39
- 一、《瓦格纳法》的由来35-36
- 二、《瓦格纳法》的目标36-37
- 三、这些目标是如何实现的?37-39
- 第二节 《塔脱夫—哈特莱法》的博弈分析39-45
- 一、1935年—1947年的美国39-40
- 二、罢工权的滥用40-41
- 三、罢工持续的时间41-42
- 四、罢工发生的根本原因42-44
- 五、法律的应对44-45
- 第三节 《德兰鲁姆—格里芬法》的博弈分析45-49
- 一、绝对权力绝对导致腐败45-46
- 二、腐败的根源46-47
- 三、影响代理人的决策——《德兰鲁姆—格里芬法》的应对47-49
- 第六章 我国劳资关系法的构建49-53
- 一、我国劳资关系法面临的问题49-50
- 二、中国工会自身存在的问题50-51
- 三、构建我国现代的劳资关系法51-53
- 结语53-54
- 参考文献54-56
- 后记56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喜燕;;实质公平视角下劳方利益倾斜性保护之法律思考[J];河北法学;2012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宋晨翔;论实效主义法学方法的建构[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邹东腾;解决我国现阶段劳资矛盾法律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张怀文;论我国政府在协调劳资关系中的角色定位[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美国劳资关系法的博弈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5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445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