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从法律社会学的理性建构到法律社会学的自反性建构

发布时间:2017-07-27 06:09

  本文关键词:从法律社会学的理性建构到法律社会学的自反性建构


  更多相关文章: 法律社会学 理性 自反性 互动


【摘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人类进入风险社会时代,其中在法学舞台上盘踞了百年之久的法律社会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对法律制度的指导已有些力不从心。社会中风险矛盾的不断激化、法律实施效果甚微的尴尬现状、甚至在某些新生领域的法律缺位,都使得人类根据法律社会学理论观点架构的法律制度体系疲于应对。为了解决风险社会实践中法律运用面临的问题,我们需要研究分析其指导思想——法律社会学的理论脉络。本文将结合现代社会发展模式中最新的学术思维——自反性理论,对法律社会学进行微观和宏观层面的深入剖析,力求在总结早期现代社会和后现代社会中法律思维模式、法律实施现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超越传统法律社会学的新思路。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法律社会学的理性发展阶段、理性法律社会学在风险社会中的问题和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即法律社会学自反性阶段的构建。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法律社会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它的内涵外延,其中选取总结了关于法律社会学理性发展阶段中最具权威性的主要观点。这部分关键在于使我们对法律社会学理性阶段的产生背景和它的基本内容有所了解。第二部分从当下社会特征出发,指出风险社会的到来,并从微观上分析法律社会学理性阶段所倡导的思维原则在风险社会中所引起的法律问题。这一部分主要表达了理性法律社会学理念发展到当下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与问题。第三部分则是结合自反性理论,提出对法律社会学自反性阶段的构建,并浅议法律社会学自反性阶段中法律与社会互动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法,希望将法学研究进一步向前推进。
【关键词】:法律社会学 理性 自反性 互动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0-05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前言10-12
  • 第一章 法律社会学的理性建构12-25
  • 1.1 法律社会学理性阶段的萌芽12-15
  • 1.1.1 法律社会学产生的时代背景12-13
  • 1.1.2 早期社会学思潮对法律理论的影响13-14
  • 1.1.3 法律社会学最初的内涵外延14-15
  • 1.2 形成:社会团结中的法律15-17
  • 1.2.1 法律与社会事实15
  • 1.2.2 法律与社会团结15-17
  • 1.3 发展:法律的理性化17-20
  • 1.3.1 理想类型17-19
  • 1.3.2 现代社会法律的理性化19-20
  • 1.4 成熟:法律的社会控制论20-23
  • 1.4.1 法律目的论21
  • 1.4.2 社会控制与社会工程学21-23
  • 1.5 工业社会中法律社会学的理性化特征23-25
  • 第二章 风险社会的来临与法律社会学理性观念的冲突25-32
  • 2.1 风险社会理论25-28
  • 2.1.1 风险社会概念的提出25-26
  • 2.1.2 永恒存在的风险:从传统到现代26-27
  • 2.1.3 现代风险的形成与后果27-28
  • 2.2 法律社会学理性观念在风险社会中的问题28-31
  • 2.2.1 风险社会时代对法律社会学理性观念提出的新挑战28-29
  • 2.2.2 法律社会学工具理性主义在风险社会中的缺陷29-30
  • 2.2.3 法律社会学多元主义和类型学思想在风险社会中的不足30-31
  • 2.3 法律社会学在风险社会中应有的新发展31-32
  • 第三章 法律社会学的自反性建构32-45
  • 3.1 自反性理论32-34
  • 3.1.1 概念的由来32-33
  • 3.1.2 风险社会中的自反性33-34
  • 3.2 法律社会学自反性阶段构建的理论层面34-40
  • 3.2.1 法律社会学工具理性主义中体现的自我对抗36-37
  • 3.2.2 法律社会学多元主义法律观中体现的自我对抗37-39
  • 3.2.3 法律社会学工具理性、多元主义中体现的自我反思39-40
  • 3.3 法律社会学自反性阶段构建的实践层面40-43
  • 3.3.1 社会立法中自反性的体现41-42
  • 3.3.2 社会司法中自反性的体现42
  • 3.3.3 社会守法中自反性的体现42-43
  • 3.4 法律社会学自反性观念的总结43-45
  • 结束语45-46
  • 参考文献46-50
  • 致谢50-5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仰光;;马克斯·韦伯与当代中国人的法律信仰[J];比较法研究;2011年03期

2 李峰;个人、社会与法律——涂尔干的法社会学思想[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3 王立标;;法律、理性化与自由——韦伯论西方法律的理性化[J];研究生法学;2007年04期

4 陆益龙;;纠纷解决的法社会学研究:问题及范式[J];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5 吴燕萍;;庞德社会控制理论对我国现阶段法治建设的启示[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王能东;;“自反性现代性”理论述评[J];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07期

7 李怀涛;陈治国;;贝克风险社会理论评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11期

8 王小钢;;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及其启示——评《风险社会》和《世界风险社会》[J];河北法学;2007年01期

9 张丽清;20世纪西方社会法学在中国本土的变革——以庞德的社会法学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吴正勇,欧阳曙;贝克、吉登斯和拉什论自反性现代化——《自反性现代化》解读[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本文编号:5800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5800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4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