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传统民族法制的“多元”与“统一”——以清代为中心
本文关键词:试论中国传统民族法制的“多元”与“统一”——以清代为中心
【摘要】:中华法系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族人民都贡献了法律智慧,"多元统一"成为中国传统民族法制的重要特点。清代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多民族国家,其民族法制最具有代表性。清代中央政权通过"认可"民族地方原有的法规或者习惯法、"制定"民族地方的特别立法和"变通适用"全国性立法这样几种方式,使得国家的法律秩序呈现出"多元"的色彩,保留并照顾了民族的特点和多样性。然而,"多元"的实质还是立足于"统一",清代法律统一化的趋势随着中央政权的巩固逐步完成,民族地方法律的不足也需要国家统一立法的弥补。解读清代的民族法制可以看出,法律的"多元"与"统一"相辅相成,合则两兴,分则两败。这正是对于我们当今最大的启示。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民族法制 多元 统一 清代 《大清律例》
【分类号】:D929
【正文快照】: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进行着交流和融合,共同构建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包括多元统一的法律文化。传统中国区分民族的标准,并非是以“血缘”或“种族”来分,而是以“文化”作为区分标准。古今“民族”的概念并不一致。1本文所讨论的民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陶广峰;;十六国法制抉微[J];法学研究;2008年01期
2 苏钦;《理藩院则例》性质初探[J];民族研究;199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华;;康熙帝对蒙古地区的治理[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包翠珍;;清代蒙古地区经济法律制度初探[J];北方经济;2010年08期
3 博嘉;;试论清代蒙古地区喇嘛教度牒管理制度[J];当代小说(下);2010年03期
4 慈勤英;赵彬;;论社会建设中的信任机制问题[J];湖南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5 徐云松;;宗教信仰、民族传统与金融发展——基于中国西部地区的研究视角[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6 孔卫拿;;利益守成型村庄治理及其突破——基于江西L村的选举与治理观察[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7 张书玉;罗健;;我国传统行政习惯和现代行政习惯的冲突与通约[J];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05期
8 王丽媛;;试论佛教在汉藏文化交流中的作用[J];法音;2015年10期
9 张中秋;陈煜;;2008年法律史学科新进展[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10 李自然;;蒙古语中的回回族称考[J];回族研究;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勤璞;;世俗化:一九○○至一九四八年间库伦旗的政教过程[A];蒙古史研究(第九辑)[C];2007年
2 李鸣;;少数民族法制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A];传承与创新:中国法制史学六十年 张晋藩先生执教六十周年暨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卫;清代青海藏族社会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冯玉新;界域变动与地方社会[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苏日嘎拉图;满蒙文化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4 王海燕;民国时期汉藏佛教界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马啸;17至18世纪清政府与蒙藏地区政治互动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汪澎澜;俄债、垦荒、叛乱——三大事件评乌泰[D];吉林大学;2010年
7 聚宝;《三国演义》在蒙古地区的传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8 张可;清代审级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田庆锋;清代西部宗教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李艳洁;呼和浩特市房地研究(1632-1937)[D];南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费小莲;清朝对蒙古立法中“顺俗而治”问题析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日查;清代五当召经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4 冯剑;简析《理藩院则例》的内容特点及成因[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吕文利;清代蒙古票照制度之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6 杨谦;清代的中央接待馆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7 李奋;《回疆则例》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7年
8 赵阳;清代蒙古封禁政策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
9 包翠珍;清代蒙古地区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10 王晓燕;清朝蒙古地区司法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毅;;欧洲人第一次完整翻译中国法律典籍的尝试——斯当东与《大清律例》的翻译[J];历史档案;2009年04期
2 夏爱军;许彩丽;;对《大清律例》中与孀居妇女有关条款的分析[J];西部法学评论;2010年05期
3 张振明;;晚清英美对《大清律例》的认识与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阮氏秋水;;越南阮朝《皇越律例》与《大清律例》的异同[J];江汉论坛;2012年04期
5 李开周;;闲读《大清律例》[J];幸福(悦读);2013年02期
6 王东平;《大清律例》回族法律条文研究[J];回族研究;2000年02期
7 孙家红;;《大清律例》百年研究综述[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08年02期
8 续晓梅;;传统法律中“罪家长”制度研究——以《大清律例》为视角[J];现代法学;2011年01期
9 陈煜;;论《大清律例》中的“不确定条款”[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11期
10 李耀跃;;律典对传统统治正当性的依附与证成——以《大清律例》为中心的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骏;;多马·斯当东《大清律例》英译本评介[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混合的法律文化[C];2007年
2 邱志坚;;从《大清律例》看犯罪女性所受刑罚的特点[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2辑)[C];2011年
3 徐晓光;;清朝政府对苗族立法与苗疆习惯法的准用[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骏;多马·斯当东《大清律例》英译本[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 (之七)[N];法制日报;2007年
3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之九)[N];法制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沈大明;《大清律例》与清代的社会控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2 李显冬;从《大清律例》到《民国民法典》的转型[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张晓堂;清朝对外贸易法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于晓青;清代刑讯制度考辨[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燕;从《大清律例》看清代职务犯罪[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2 李海啸;《大清律例》中宗教性的体现[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3 徐炜;《大清律例》惩贪肃贿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4 赵维维;中国古代祭祀制度的礼法规制[D];吉林大学;2013年
5 杜珂;清代律例的冲突与整合[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程方圆;试论清代的奸罪[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7 陈怡星;“威逼人致死”条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张杨;清代赈灾法律制度探析[D];南昌大学;2009年
9 张娟;清代官吏私借官民资财罪责初探[D];苏州大学;2009年
10 李洋;论乾隆时期法律与皇权的关系[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813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581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