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纠纷解决的基本理念:为权利而沟通
本文关键词:现代纠纷解决的基本理念:为权利而沟通
【摘要】:在交往理性视野下,纠纷是交往异化、失败的结果,是人类社会的伴生物与生活常态,是一种客观社会现象,不能简单以善恶论之,纠纷宜疏不宜堵。交往异化、失败的具体表症可以归为真假之争、对错之争、脸面之争,涉及客观世界、规范世界和主观世界。纠纷的解决需要多元的方式即不同沟通平台,其中诉讼是提倡全面理性、规范的纠纷解决平台,它倡导理性交往,以沟通取代斗争,在诉讼模式上表现为商谈主义诉讼模式的显现。斗争使诉讼沦为工具或达到目的的手段,被异化为金钱和权力的奴隶,蜕变为诉讼策略的角逐场,司法被异化为作秀和不当利益的遮羞布。沟通使诉讼成为理性交往的平台,防止理性的片面化,追求全面理性,充分体现诉讼活动主体间性即多主体平等参与、充分表达、全面沟通以及诉讼结果的共识性与信服性,使诉讼真正成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使司法权威归位于信服,而不是基于简单强制而臣服。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交往理性 商谈伦理 纠纷解决 沟通
【分类号】:D90
【正文快照】: 一交往视野下的纠纷与纠纷成因(一)交往理性与商谈伦理1.三个世界与交往理性哈贝马斯以文化人类学视角,将世界细分为三个世界1,认识到现代世界观是一个区分性的世界观,摆脱了宗教神话世界观和世俗世界观的认识模式。正如有学者认为“哈贝马斯的本体论,是为他的交往行为理论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艾四林;哈贝马斯交往理论评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2 刘峰;;道德共识何以达成——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及其现实道路[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浩斌;;试论胡塞尔生活世界理念的方法论特征[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吕新萍;从知识、方法多元性看社会工作研究多元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蒋冰晶;;沟通视域下农民信访化解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4 李长成;;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批判的理论路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石春梅;朱平;;风险社会理论视域中的价值观危机及其消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包华军;;结合地域文化差异加强大学生主体性德育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蔡桂生;;学术与实务之间——法教义学视野下的司法考试(刑法篇)[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8 孙国东;;法律哲学的社会—政治基础——论马克思法律理论建构的“社会—政治法律哲学进路”[J];北方法学;2008年05期
9 李进书;;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地域性思想[J];北方论丛;2008年06期
10 余亚斐;;戴震“理欲之辨”与理解的历史性批判[J];北方论丛;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兵;;当代西方哲学的一种价值观:多元中的追求[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3 张庆熊;;语言、世界和交往行为——评哈贝马斯对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的继承和批评[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汪行福;;三大转向及其未来取向——为哈贝马斯80诞辰而作[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5 孔慧;;哈贝马斯论塞尔的《意义、交往及表现》[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6 包世琦;;制度建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途径[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晓;;论法哲学视野中的证明对象[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诚;;30年来文学本体论研究的进展与问题[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9 东方朔;;理性、现代性与中国哲学的未来——兼评新儒家对传统哲学现代转化之探寻[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修树新;;从《紫色》中透视“善”的内涵[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6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马新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虚无主义的超越[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杨晓畅;多元社会的正义事业[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丽萍;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章;“Being”、“Ontology”、“Metaphysics”的内涵及关系[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顾颀;司法公正的伦理冲突及其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汪巳博;当代辩证法的宽容精神[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1年
5 于涵;“宪治”:基于政治哲学视角的解读[D];河南大学;2011年
6 黄宝成;论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歧途[D];吉林大学;2011年
7 党丛丛;哈贝马斯主体间性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金如;马克思的生活观和中国模式的生活观想象[D];吉林大学;2011年
9 谢丽娜;探究学习中“学生自由”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李文鹏;哈贝马斯宪法爱国主义的商谈限度[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章国锋;哈贝马斯访谈录[J];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文化探源[J];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06期
2 李巧玲;;农村纠纷解决机制初探[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3 易军;;非正式纠纷解决中的关系量化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周敏;王亚明;;纠纷解决机理:中国与西方的初步比较[J];文化学刊;2007年06期
5 王亚明;杜万松;;纠纷解决机制的权威生成要素探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陈蓉;;对我国纠纷解决体系的法社会学思考[J];凯里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王亚明;孙霞;;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纠纷解决机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8 易军;;非正式纠纷解决中的关系量化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王亚明;;中国传统纠纷解决机理探讨[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王亚明;;中国传统纠纷解决机理初探[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邱岳;;情理:串联盐业纠纷解决规范依据的红线[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六辑)[C];2013年
2 张锐智;;论我国传统法文化在健全代替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启示[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人民法院 闫振东;和谐语境下的纠纷解决机制建设[N];人民法院报;2010年
2 张叶;从“虚拟财产”争议看电子纠纷解决之道[N];中国贸易报;2005年
3 广东省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 张运环;美国法院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中立评估[N];人民法院报;2011年
4 何 兵 张耀华;在何处为权利而斗争[N];人民法院报;2002年
5 广东省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法官 江和平;美国替代性纠纷解决机构的代表—JAMS[N];人民法院报;2011年
6 ;关注经贸纠纷解决机制 推进海峡两岸法律合作[N];人民日报;2009年
7 吴卫军 王静;对诉讼功能的再认识[N];人民法院报;2001年
8 范忠信;和谐与纠纷[N];济宁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李东红;两岸经贸发展 需要法律护航[N];河南日报;2009年
10 马军杰 马献钊 王海清 乔良;加强合作 着眼未来[N];法制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国强;和谐社会视阈中的纠纷解决机制[D];吉林大学;2007年
2 杨戴云;多元权威冲突与交错[D];西南民族大学;2010年
3 张文香;蒙古族习惯法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刘育梅;晚清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的演变与透视[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望良;村民自治法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2 邱凯;清至民国清水江流域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李晓丹;乡村“混混”与农村纠纷解决[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4 侯晓娟;清代黔东南文斗苗寨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岍;乡镇政府参与下的乡土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吴汶聪;论法律的纠纷解决之困[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隋华伟;农村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构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8 曾令健;法人类学视野中的纠纷解决仪式[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9 倪文;凉山彝族传统纠纷解决机制现状及合理利用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10 龚正;论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D];中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786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678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