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洛克与政治立宪主义原理

发布时间:2017-09-09 08:53

  本文关键词:洛克与政治立宪主义原理


  更多相关文章: 政治宪法学 洛克 立宪主义


【摘要】:就价值指向来说,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是殊途同归的,其最终目的都是指向一个成熟的立宪主义宪法。在立宪主义的宪法中最为核心的是两方面的内容,即立宪主义的政府和对个人权利的保障,相比于规范宪法学关注对实在宪法规范中个人权利的保障,政治宪法学关注更多的则是保护个人权利的政治基础是如何生成和运行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洛克可以说是政治立宪主义的第一理论家,其立宪主义的宪法学原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革命是人民正当的自卫权和反抗权;第二,立法权是重塑政治社会、建立立宪政府的核心;第三,虚置的人民主权。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政治宪法学 洛克 立宪主义
【分类号】:D90
【正文快照】: 一、政治宪法学的理论重心一提起宪法的目的,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宪法,1人们通常会将其归为两个方面:一个是限制政府的权力,另一个是保护个人的权利,这也是近代以来各国人民追求立宪主义所包含的核心价值。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一个成熟的宪政国家中,这两个方面是宪法的一体两面,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全喜;;西方“早期现代”的思想史背景及其中国问题[J];读书;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全喜;;宪法与革命及中国宪制问题[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2 帅伟;;慎言“中国模式”——面向中国问题的哲学审视[J];才智;2013年23期

3 郑磊法;;省察剑与天平关系的洛克林线索——读《剑与天平——法律与政治关系的省察》[J];中国法律评论;2014年04期

4 高全喜;;战争、革命与宪法[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5 陈毅;;现代国家的理论变迁与国家建设[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5期

6 戎佩珏;戎林海;;简论英汉社科术语的模糊性、歧义性及其文化意义差异[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1年02期

7 高全喜;;政治宪法学的兴起与嬗变[J];交大法学;2012年01期

8 马嘉宾;曾晓东;;发达国家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与超越[J];基础教育参考;2012年23期

9 吴励生;;呼唤中国思想巨人之一 世界观、伦理性文明与主体性中国思想[J];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01期

10 高全喜;;从政治立国到文明立国——以百年中国的法治立宪为契机[J];诗书画;201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大元;;亚洲立宪主义:形成、源流及基本特点[J];环球法律评论;1993年01期

2 韩大元;;亚洲立宪主义:发展与源流[J];法学家;1993年01期

3 韩大元;亚洲立宪主义概念初探[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4 上官丕亮;;“立宪主义”概念在中国的发展演变[J];公法研究;2012年01期

5 王剑鹰;立宪主义在亚洲[J];现代法学;2002年01期

6 刘守刚;;近代英法立宪主义之分野与融合[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7 刘志刚;;立宪主义语境下的人性分析[J];现代法学;2006年03期

8 刘志刚;;立宪主义的哲学分析[J];环球法律评论;2007年04期

9 谢小瑶;;拉美与美国立宪主义分型探源[J];拉丁美洲研究;2010年01期

10 刘琳t,

本文编号:819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819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b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