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论凯尔森对自然法学的批判及其对中国法学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9-09 17:37

  本文关键词:论凯尔森对自然法学的批判及其对中国法学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自然法 归责 认知 正义 意识形态 中国法学理论


【摘要】:法治不仅具有"力"与"德"的维度,也不能欠缺"知"的维度。西方自然法学无疑在"德"上作出了卓越的理论贡献,而在"知"上却多少存在问题,这被纯粹法学大师凯尔森进行了逐一剖析和批判:对因果与归责的混淆,对超验事物进行理解和把握的不可能性,主观性与相对性,以及使得法学和法律沦为政治附庸的意识形态企图和功能。这些批判,对于反思中国传统和当代法学理论及法律实践都具有重要价值,启示我们在注重法治"德"的维度时,也应当用心于"知"的维度,承担科学认知的重任,以免法治沦为意识形态侵蚀下的一场幻梦。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自然法 归责 认知 正义 意识形态 中国法学理论
【分类号】:D909.1
【正文快照】: 当代中国法学理论视野中的法治,兼具“力”与“德”两大维度。就前者而言,法治即是法制——一个由国家垄断的暴力所支撑的制度性事实。就后者而言,法治即是德性——法律制度的道德品格。因而,法治被定义为“良法之治”或“法制的德性状态”。就“德”这一维度而言,传统中国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涛,陈黎君;三个虚构矛盾和一个事实矛盾——评凯尔森《布尔什维主义的政治理论》[J];政法论坛;2003年02期

2 郭俊义,薄振峰;凯尔森清除法学中意识形态因素探微[J];河北法学;2004年06期

3 哈特;吴晓明;;访凯尔森[J];研究生法学;2004年04期

4 俞静贤;;法概念与法律的规范性——以凯尔森为中心的考察[J];清华法学;2006年03期

5 聂小明;;凯尔森法律效力理论探析[J];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6 刘叶深;;评凯尔森的法律效力理论[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7 张恒山;;良知义务与理性“应当”之别——评自然法学义务与凯尔森实证法学的“义务”的分野[J];法学家;2007年01期

8 凌慧艳;;试论凯尔森的基本规范理论[J];法制与社会;2010年36期

9 菅从进;;凯尔森法律规范理论论要[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张书友;;动静之间——凯尔森论法律的结构[J];研究生法学;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元龙;;试述凯尔森基本规范理论[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4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 刘连泰;法学与哲学[N];人民法院报;2010年

2 苗勇;法律和幸福[N];法制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玉芝;凯尔森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刚;西方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在中国[D];重庆大学;2008年

3 张浩;法律体系的自治性[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钱锦宇;论法律的基本必为性规范[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延娜;凯尔森的规范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韩涛;凯尔森的法律效力理论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楚红梅;论凯尔森法律规范理论[D];山东大学;2007年

4 肖白;凯尔森法律效力论探析[D];湖南大学;2011年

5 杨昂;凯尔森的法与国家一元论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马英;理解凯尔森[D];吉林大学;2005年

7 印月;凯尔森的法的效力与实效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刘强;凯尔森之基础规范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石宁辉;试析凯尔森去意识形态化的法律观[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10 苏娣根;论凯尔森基础规范理论的内在逻辑[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218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8218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4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