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正义的法理思考
发布时间:2017-10-01 02:32
本文关键词:分配正义的法理思考
【摘要】:正义一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思想界在很早以前就对正义问题进行了诸多探讨。分配是在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诸多领域都涉及的一个概念。人类社会迄今实行过五种均曾被人们视为“公正的”分配原则。它们分别是按照身份分配原则、按照需要分配原则、按照劳动分配原则、无差别分配原则和按照优点分配原则。 分配正义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指分配要公平,从更严谨的概念来说,分配正义是指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依据一定的价值体系对社会财富所实施的一种合理化配置。分配正义是一个社会稳定、和谐、进步、繁荣的最基本的保证,,也是社会更好更快地向前进一步发展的最根本的基石,与国家命运、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从法的价值角度来说,分配正义与法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分配正义是法的价值的必然要求,也是构筑社会正义的必然要求。 近现代西方关于分配正义的理论研究,其突出代表为罗尔斯的分配正义论和诺齐克的权利正义论。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就对分配正义问题做出过精辟的阐述。现阶段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分配正义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分配正义论为基础,同时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建立起来的。我国当前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这种分配制度既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也有利于在共同富裕的基础上形成公正的分配制度。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分配正义原则体系,具体包括公平原则、需求原则、平等原则以及结果的合理补偿原则。 因区域位置、自然条件因素、城乡两元结构的体制因素、社会转型期的影响等原因,我国当前分配正义存在城乡分配差别巨大、地域分配差别巨大、不同行业分配差距巨大等诸多问题。分配不公具有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违背公平正义原则、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阻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严重威胁社会稳定等诸多危害。我国社会现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和急剧转型期,在分配问题上出现一些问题也属正常现象,但必须对分配不公现象的存在和危害保持清醒的认识,必须采取对策予以解决。 不论怎样,我国的分配公正问题必须要坦然面对,应当通过构筑与分配公正相适应的法治体制进行彻底地解决,不然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失去环境依托,最终难以实现。
【关键词】:分配正义 分配不公 法律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第一章 分配正义概述11-18
- 一、 正义的内涵11-14
- (一) 正义的文字来源及定义11
- (二) 思想界对正义的探讨11-12
- (三) 正义形态的法哲学分类12-13
- (四) 正义的重要性13-14
- 二、 分配的内涵14-15
- (一) 分配的含义14
- (二) 五种被人们视为“公正的”分配原则14-15
- (三) 分配的价值取向及其重要意义15
- 三、 分配正义的内涵15-18
- (一) 分配正义的含义及其意义15-16
- (二) 应当注意分配正义与配给正义的区别16
- (三) 分配正义与法之间的关系16-18
- 第二章 关于分配正义的理论解析18-25
- 一、 近现代西方关于分配正义的理论解析18-22
- (一) 罗尔斯的分配正义论(民主自由主义的分配正义论)18-20
- (二) 诺齐克的权利正义论(市场自由主义的分配正义论)20-21
- (三) 马克思主义的分配正义论21-22
- 二、 我国关于分配正义思想的解析22-25
- (一) 我国传统分配正义思想研究22-23
-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分配正义的基本内容23-25
- 第三章 我国当前分配正义的现状及分配不公的危害25-36
- 一、 我国当前分配正义存在的问题25-32
- (一) 城乡分配差别巨大26-27
- (二) 地域分配差别巨大27-30
- (三) 不同行业分配差距巨大30-32
- 二、 分配不公的危害32-36
- (一) 分配不公违背公平正义原则32-33
- (二) 分配不公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33-34
- (三) 分配不公会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34
- (四) 分配不公将严重威胁社会稳定34-36
- 第四章 关于我国当前分配正义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法律对策36-48
- 一、 我国当前分配正义问题的原因分析36-40
- (一) 宏观视角下的因素36-38
- (二) 微观视角下的因素38-40
- 二、 关于解决我国当前分配正义问题的法律对策40-48
- (一) 降低因区域经济差异引起的区域分配差异41-42
- (二) 努力改变城乡二元体制42-43
- (三) 杜绝垄断等行业的不正当分配43-44
- (四) 转变政府考核方法44
- (五)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44-46
- (六) 强化税收管理体制46
- (七) 加强反腐倡廉工作46-48
-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2
- 附录52-53
- 致谢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辉;;论经济法的核心范畴:国家经济调节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4期
2 贾中海;法与社会分配正义[J];当代法学;2002年03期
3 高凤勤;;论基于分配正义视角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J];地方财政研究;2010年06期
4 孟庆瑜;分配关系的法律调整论纲[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肖光辉;;功利、正义与良知——中西传统法律文化的伦理学透视[J];法律文化研究;2008年00期
6 邵明,赵守贵;论社会主义法与利益分配正义[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05期
7 张军;;构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07期
8 贾晔;社会保障ABC(一):什么是社会保障[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3年01期
9 林群丰;;法律正义的探索——一种分配正义的讨论[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沈卫平;金晓瑜;;社会分配的公正与制度建设[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11期
本文编号:951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951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