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韩国犯罪论体系形成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10-01 16:17

  本文关键词:韩国犯罪论体系形成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古典犯罪体系 新古典犯罪体系 目的的犯罪体系 新古典·目的合一的犯罪论体系


【摘要】:20世纪80年代韩国通过精通德语的学者们的贡献直接将德国的刑法理论引进到韩国的刑法体系中。目前,韩国的犯罪论体系采取的是新古典·目的合一的犯罪论体系。德国犯罪论体系对韩国犯罪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韩国刑法学借鉴了德国犯罪体系上的特殊理论,形成了系统的犯罪论体系。加强对韩国借鉴德国犯罪论体系理论基础的研究,对于把握德国犯罪论体系的全貌和发展规律,促进完善中国的犯罪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山东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
【关键词】古典犯罪体系 新古典犯罪体系 目的的犯罪体系 新古典·目的合一的犯罪论体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生态安全犯罪对策研究》(13BFX06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法学类规划基金一般项目《中韩环境犯罪的比较研究》(11YJA82011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31.26;DD914
【正文快照】: 近年来,中国刑法学界对于犯罪论体系的研究探讨成为学界的工作重点之一。其中,关于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的了解、介绍、分析、争论,并与此相联系的有关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走向以及去留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不少学者主张借鉴德国犯罪论体系来改造或重构中国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光权;犯罪构成理论:关系混淆及其克服[J];政法论坛;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锦;;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以不同犯罪论体系的比较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彭文华;;论犯罪构成的诉讼机能[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付立庆;;我国犯罪成立理论之重构:基本依托和意义所在[J];法学评论;2008年06期

4 刘艳红;梁云宝;;犯罪行为与犯罪人格的关系:或联说之提倡[J];法学评论;2010年06期

5 李光宇;常晓洲;;论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重构[J];法制与社会;2008年35期

6 甘华银;;中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论争[J];法制与社会;2011年04期

7 张吉喜;;论犯罪构成模式的程序法意义[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彭文华;;犯罪构成与刑事诉讼规则——兼从刑事诉讼的角度谈我国犯罪构成的缺陷及完善[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程红;;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对立的深度解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10 马荣春;;刑法的可能性:预测可能性[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劲阳;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思想根基追问[D];吉林大学;2006年

3 杨佩正;涉讼犯罪论[D];吉林大学;2006年

4 吴念胜;犯罪客体要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5 毛冠楠;论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之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赵路;当代俄罗斯犯罪认定理论基础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邓君韬;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关系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8 姜俊山;风险社会语境下的环境犯罪立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孙建保;刑法中的社会危害性理论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10 李海峰;犯罪论体系的司法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天霖;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重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高岩林;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反思与重构[D];河南大学;2011年

3 于晨旭;论犯罪构成理论及其改造[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范丽;论刑事违法性理论的反思与重构[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曾严;论犯罪成立要素的标准[D];苏州大学;2011年

6 景年红;犯罪构成体系论[D];山东大学;2005年

7 胡蓉花;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之缺陷与重构[D];湘潭大学;2005年

8 杨建;犯罪构成体系的理性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黄祖合;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缺陷与重构[D];四川大学;2007年

10 温登平;刑法上体系性思维的缺陷之补救[D];山东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洁;法律的犯罪构成与犯罪构成理论[J];法学研究;1999年05期

2 杨兴培;犯罪主体的重新评价[J];法学研究;1997年04期

3 张明楷;犯罪构成理论的课题[J];环球法律评论;2003年03期

4 周光权;犯罪构成理论与价值评价的关系[J];环球法律评论;2003年03期

5 杨兴培;犯罪构成的反思与重构(上)[J];政法论坛;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家林;;犯罪论体系之演变[J];刑法论丛;2009年03期

2 郭莉;;犯罪论体系方法论比较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3 杨志国;;德国犯罪论体系演变的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背景[J];政治与法律;2010年07期

4 塔娜;;论刑事诉讼视野下的犯罪论体系[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年05期

5 唐旭;;简析两大法系犯罪论体系的基本内容[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19期

6 张明楷;犯罪论体系的思考[J];政法论坛;2003年06期

7 郑军男,齐玉祥;德日犯罪论体系思维模式探究[J];当代法学;2004年02期

8 黄伟明;理论比较中的“平台”意识构建——犯罪论体系的可比性探讨[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陈劲阳;新康德主义与新古典犯罪论体系[J];当代法学;2004年06期

10 贾济东;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及其机能述评[J];理论月刊;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兵;;德国犯罪论体系中目的犯沿革考评[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陈兴良;三阶层犯罪论体系具有方法论意义[N];检察日报;2014年

2 林燕;犯罪论体系:阶层化改造或成趋势[N];检察日报;2009年

3 华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吴情树;正反统一:构建犯罪论体系的主导思维[N];检察日报;2012年

4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杨志国;犯罪成立理论需要哲学视角[N];检察日报;2010年

5 潘玮;“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实践意义[N];江苏法制报;2010年

6 华侨大学法学院 吴情树;“我们”的法学从何处来[N];检察日报;2009年

7 北京大学法学院 王华伟;打破犯罪论与刑罚论的藩篱[N];检察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充;犯罪论体系本质论纲[D];吉林大学;2005年

2 李海峰;犯罪论体系的司法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3 陈劲阳;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思想根基追问[D];吉林大学;2006年

4 丁芝华;刑法中的不法原理导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勇;刑法教义学视角下的犯罪论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饶t,

本文编号:954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954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0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