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4 11:06

  本文关键词: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保护 立法完善 可持续利用


【摘要】:随着黑龙江省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城市化建设的脚步加快,工业用水与生活用水对于地下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激增,那么如何才能合理的规划利用地下水资源,就是关乎于民生的重大课题。近年来,由于黑龙江省开采地下水资源而引发的一些环境破坏的问题也是日趋突出。人们肆无忌惮地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而引起的含水层疏干、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等问题已经较为严重的影响了我省一些大中型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秩序。而工业污水的超标准排放以及农田中残留化肥农药对地下水资源的污染更为加重了地下水资源破坏的严重程度。其中,在我省内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区域包括大庆、哈尔滨、七台河等。从整体上看,我国已初步形成一个以各种单行地下水资源保护法律规定集合为形态的地下水资源保护立法体系,这也使得使得我省地下水资源保护法制建设初步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毋庸置疑的是,黑龙江省内的地下水资源的严峻形势是不容忽视的。随着地下水资源的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省所面临的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如何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地下水资源已迫在眉睫。针对上述存在的弊端,分别从在黑龙江省内树立地下水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完善黑龙江省内地下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健全地下水权制度、完善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的生态补偿制度、完善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建设黑龙江省内的公众参与机制和依赖科技进步、促进黑龙江省各城市地区地下水环境保护等七个方面进行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思考,以调整和完善我省地下水资源与环境保护问题。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保护 立法完善 可持续利用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6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2
  • 1.1 课题背景(或引言)9
  • 1.2 选题的意义9-10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0-11
  • 1.3.1 国外的研究现状10
  • 1.3.2 国内的研究现状10-11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1-12
  • 1.4.1 研究方法11
  • 1.4.2 技术路线11-12
  • 2 地下水资源概述12-18
  • 2.1 地下水资源的概念及特征12-13
  • 2.1.1 地下水资源概念12
  • 2.1.2 地下水资源特征12-13
  • 2.2 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概况13-15
  • 2.2.1 地下水资源现状13-14
  • 2.2.2 加强保护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意义14-15
  • 2.3 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法律保护立法15-17
  • 2.3.1 地下水立法现状15-16
  • 2.3.2 地下水资源取水许可制度16-17
  • 2.3.3 地下水资源生态补偿制度17
  • 2.4 本章小结17-18
  • 3 部分国家地下水资源保护考察18-25
  • 3.1 美国地下水资源的法律保护18-20
  • 3.1.1 立法方面18
  • 3.1.2 管理机构设置18-19
  • 3.1.3 地下水水权制度19-20
  • 3.2 澳大利亚地下水资源的法律保护20-21
  • 3.2.1 立法方面20-21
  • 3.2.2 管理机构的设置21
  • 3.2.3 地下水水权制度21
  • 3.3 以色列地下水资源的法律保护21-22
  • 3.3.1 立法方面22
  • 3.3.2 管理机构的设置22
  • 3.4 韩国地下水资源的法律保护22-23
  • 3.4.1 立法方面22-23
  • 3.4.2 地下水管理部门的设置23
  • 3.5 启示与借鉴23-24
  • 3.5.1 完备的法律法规23-24
  • 3.5.2 强化管理注重协作24
  • 3.5.3 实行地下水水权制度24
  • 3.6 小结24-25
  • 4 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25-33
  • 4.1 立法理念相对滞后25-26
  • 4.2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26-27
  • 4.2.1 立法缺乏可操作性26
  • 4.2.2 立法体系不够协调26
  • 4.2.3 地方立法相对滞后26-27
  • 4.3 地下水水权制度不健全27-28
  • 4.4 地下水水资源生态补偿制度不健全28-29
  • 4.5 地下水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29
  • 4.6 地下水的行政执法存有较多不足29-31
  • 4.7 社会公众的监督不足31-32
  • 4.8 小结32-33
  • 5 强化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保护的法律对策33-46
  • 5.1 树立地下水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33
  • 5.2 完善地下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33-38
  • 5.2.1 统一整合地下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34
  • 5.2.2 加强行政法规、规章及法律之间的协调性34-35
  • 5.2.3 加强司法诉讼制度建设,促进保护地下水环境35-38
  • 5.3 完善地下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38-40
  • 5.3.1 在立法中明确界定地下水水权的概念39
  • 5.3.2 完善地下水水权交易制度39-40
  • 5.4 完善地下水资源的生态补偿制度40-42
  • 5.4.1 建立地下水资源生态补偿的原则41
  • 5.4.2 明确地下水资源生态补偿主体41-42
  • 5.4.3 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生态补偿力度42
  • 5.5 理顺地下水资源管理体制42-43
  • 5.5.1 协调好各个地下水资源管理部门之间利益43
  • 5.5.2 创新统一管理机构43
  • 5.6 健全公众参与机制43-45
  • 5.6.1 在相关立法中明确规定公众参与权44
  • 5.6.2 保障公众的地下水环境知情权44-45
  • 5.6.3 完善公众参与的程序45
  • 5.7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地下水环境保护45-46
  •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4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9-50
  • 致谢50-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范春辉;;浅析地下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8期

2 包文艳;;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评价方法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01期

3 彭诚信;单平基;;水资源国家所有权理论之证成[J];清华法学;2010年06期

4 田岳林;;水资源自然净化利用研究及系统构建[J];三峡环境与生态;2009年05期

5 蓝楠;;国外地下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年08期



本文编号:10884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0884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1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