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法治:区域环境治理的法理依归
本文关键词:协同法治:区域环境治理的法理依归
【摘要】:行政边界区域环境治理面临广泛的不良府际竞争、地方政府缺乏区域环境保护的内生动力、相关利益主体缺位、缺乏区域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等根本性困境。因而,区域环境治理内在地要求实行"协同法治"。区域环境"协同法治"的基本法理包括其核心内涵和基本要素两方面。其核心内涵包括以区域民生为本、区域权力的有序规束以及区域利益的动态均衡三方面;其基本要素包括实质要素和形式要素。实质要素包括:法律至上,法、理、情相得益彰;整体政府和责任政府;公民主体,区域社会共治。形式要素包括:协同性立法;区域内协同执法;权威的区域司法和多元区域解纷机制。
【作者单位】: 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南京邮电大学;
【关键词】: 行政边界 区域 环境治理 协同法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82004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AFX01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09CFX039) 江苏省法学会研究项目(SFH2013D01) 吉首大学博士科研资助经费研究项目(JSDXXCFXBSKYXM201202)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YBA269)
【分类号】:X321;D922.68
【正文快照】: 环境法规定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而长时期以来,各个辖区政府之间围绕GDP而普遍存在不良竞争,这很大程度上促生了当前环境法治总体上的城市中心主义和重点区域导向思维,因此,环境问题由中心城市、重点区域流域向远离中心城市和重点区域的行政边界区域不断外推、聚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萍;;论利益均衡与伦理和谐[J];道德与文明;2010年06期
2 吕忠梅;水污染的流域控制立法研究[J];法商研究;2005年05期
3 李清伟;;论公共治理理念及其法律范式的构建[J];法商研究;2009年01期
4 王学辉;;超越程序控权:交往理性下的行政裁量程序[J];法商研究;2009年06期
5 张晓明;;环境公共治理走向善治之法律支撑——以软法为视角[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6 曾维和;;“整体政府”论——西方政府改革的新趋向[J];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7 郭道晖;;政府治理与公民社会参与[J];河北法学;2006年01期
8 曹光辉;;环境保护是重要的民生问题[J];决策导刊;2010年09期
9 张文显;;和谐精神的导入与中国法治的转型——从以法而治到良法善治[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肖爱;唐江河;;“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地方环境立法转型——以湖南省地方环境立法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3 王洪波;李颖;;社群与个人孰先孰后?——对社群主义的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5 陈海平;;困境与进路:司法改革语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6 曹险峰;;罗马法中的人格与人格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7 毕金平;刘军;;论我国宪法中税收条款之构建——从宪法文本角度[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8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9 王浩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体性原则[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王浩斌;;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及其表现样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郑陈荣;;论公平正义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中的作用及其实践原则[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杜勇敏;;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社会因素分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宋宝安;张一;;创新社会管理:控制物价促进稳定的基本战略[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肖小明;;论民生问题背景下责任政府的构建[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韩升;;我国责权统一的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牛天秀;;首问问责:内涵、困境与对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刘洪斌;节能减排政府责任保障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8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周鹏;台湾财政收支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许春艳;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探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闫雪梅;民族文化视阈下广西精神及其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张雷;抗战时期《大公报》(桂林版)言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王熠;毛泽东民生思想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孙拉萨;网络空间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平衡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章烽;论司法能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渭滨;;“平均地权”本义的由来与演变——孙中山“民生主义”再研究之二[J];安徽史学;2007年05期
2 谢庆奎;中国政府的府际关系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季卫东;;法律程序的形式性与实质性——以对程序理论的批判和批判理论的程序化为线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孙笑侠;论法律对行政的综合化控制——从传统法治理论到当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J];比较法研究;1999年Z1期
5 章剑生;两大法系行政程序法观念之比较研究——兼论中国行政程序法观念[J];比较法研究;1997年01期
6 夏锦文;;环境规制先行接受者竞争优势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9期
7 吕忠梅;;地方环境立法中的专家角色初探——以《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修订为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韩荣和;关今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社会保障权[J];东南学术;2010年04期
9 龚向和;;国家义务是公民权利的根本保障——国家与公民关系新视角[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甘阳;走向“政治民族”[J];读书;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潘骞;世贸“关”前言“双赢”——对丰原集团迅速崛起的调查与思考[J];环境导报;2000年03期
2 ;关于山东省济宁市矿山环境治理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J];甘肃政报;2001年09期
3 ;关于山东省济宁市矿山环境治理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J];江西政报;2001年09期
4 韩方运;;落实环保国策 加强环境治理 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J];绿叶;2001年05期
5 汪奎宏;金连山;陈元龙;薛淦江;;美国的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J];浙江林业;2004年03期
6 朱留财;现代环境治理:圆明园整治的环境启示[J];环境保护;2005年05期
7 ;环保先行 清洁生产——龙胜化工积极投身环境治理[J];绿色视野;2005年06期
8 李嘉欣;;走向绿色未来—全球环境治理观念的产生与发展[J];南方论刊;2007年03期
9 张小琴;;新农村建设必须重视污染防治问题[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22期
10 姜爱林;陈海秋;张志辉;;当前中国城市环境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锡祥;柯水根;王利群;;舟山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营造建设用地问题初探[A];“土地整理与城市化”研究文集[C];2003年
2 朱留财;;从西方环境治理范式透视科学发展观——以《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为案例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3 成亚曼;;如何摆脱环境困境:中国古代环境思想的启示[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信仰与责任——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4 吕美怡;;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金政;孙国峰;石雷;张会金;唐宇丹;梁松洁;;环境治理中的北方木质藤本植物资源[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6 张俊;蒋国龙;;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生物处理[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06年
7 吴天霁;;加大海南农村环境治理力度保证农村饮水安全[A];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邹方敏;李同宣;赵风国;李晓斌;;实行动态推动机制持续快速治理环境污染[A];济南市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艳萍;;推进新农村建设,环境问题不容忽视[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吕化祥;刘欢;;配料系统及膨润土输送装置二次扬尘治理[A];2008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年会文集(上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室内环境治理员[N];就业时报;2006年
2 记者魏富强;自治区副主席 刘卓志就环境治理工作来我市调研[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3 记者 张兰 实习生 周志敏;确保“绿色行动”目标任务完成[N];泸州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黄海;平昌环境治理常态化[N];巴中日报;2010年
5 中共四川省南江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王清平;全面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N];中国环境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孙长岩;让“保证金”成为环境治理的保证[N];联合日报;2008年
7 记者 常玉选;碧水蓝天不再遥远[N];红河日报;2009年
8 秦全波 本报记者 陈岳海;遂宁:民生主线贯穿环境治理[N];四川日报;2009年
9 马道州;沁阳红土坡环境治理项目开工[N];中国矿业报;2008年
10 记者 彭华;环境治理进村庄催生乡村新气象[N];雅安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梅;基于多中心理论的环境治理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海秋;转型期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模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杜辉;环境治理的制度逻辑与模式转变[D];重庆大学;2012年
4 欧阳帆;中国环境跨域治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胡佳;跨行政区环境治理中的地方政府协作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范俊玉;政治学视阈中的生态环境治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梁凯;海泡石的矿物学研究与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08年
8 左正强;我国环境资源产权制度构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9 钟明春;基于利益视角下的环境治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彦文;生态现代化理论视角下的荷兰环境治理[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会会;我国环境治理制度改革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2 云利刚;内蒙古环境治理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3 陈一航;提升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4 杨朗星;我国多中心环境治理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5 沈莎莎;服务型政府视角下中小城市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阳卫国;我国钢铁企业环境治理模式研究[D];南华大学;2013年
7 薛世妹;多中心治理:环境治理的模式选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白瑞清;环境治理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9 宋晨;我国环境治理中的政府定位[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欢;在有为与无为之间: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015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101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