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安全下的海洋湿地保护立法——以海南海草立法保护为例
本文关键词:论生态安全下的海洋湿地保护立法——以海南海草立法保护为例
【摘要】:海洋湿地保护立法在海洋生态安全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立法研究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由于衡平性立法理念的缺失、管理体制上的弊端、资源掠夺性开发,海南海洋湿地生态安全已面临严重威胁。需要改变立法指导思想,树立生态安全下的衡平性立法理念,制定并完善相关立法,规范管理体制明确协调管理部门,鼓励公民社会参与环境保护。
【作者单位】: 海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关键词】: 生态安全 海洋湿地立法 海草保护 法律对策
【基金】: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生态视野下的海南国际旅游岛湿地立法保护研究”(HNSK(Z)12-45)
【分类号】:D922.68
【正文快照】: 在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了水、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湿地生物种类约有8200种,其中植物5000种,动物3200种。[1]在这些生物群落中,海洋湿地生物群落最为古老,其种类主要为珊瑚礁、海草和红树林等,其状况直接影响着海洋生态的安全。海南拥有中国最大面积的海草湿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凡;;环境问题的法律分析[J];桂海论丛;2006年03期
2 刘画洁;;环境问题的根源反思与法律因应——以产业结构为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08期
3 樊清华;汪冰;;从生态价值看湿地保护立法理念的科学化——以湿地保护的犯罪立法为例[J];理论导报;2011年10期
4 张新宝;;我国侵权行为法若干基本理论研讨[J];法学研究;199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霞;党玲博;朱忠业;;基于可持续理论的旧住宅改造策略——以夏热冬冷地区旧住宅改造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2 钱之佳;萧玲;;科学发展观:社会发展的新范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唐建生;关于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苏美岩;;生态安全意识及其建构[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5 王一;张法瑞;;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观光旅游农业[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6期
6 丁锐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认识论的发展历史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7 李天星;;浅析实现云南山地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民族精神[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8 李天星;;生物进化背景下人类的可持续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9 余明江;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许秀文,童小萍;环境资源的卫生学和哲学意义[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建求;姜孝贤;;法经济学语境下的环境侵权归责原则重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王东;;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哲学基础与四大难题[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海滨;;气候变化与中国国家安全[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影响下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4 魏文娟;;浅析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曹桂红;;低碳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博弈论[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6 金克镇;;绿色发展的实质是可持续[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吴勇;王霞;;环境诉讼中的因果关系推定探析[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8 毛涛;;我国水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原笑;施燕;苏倪;;试论水污染侵权行为的免责事由[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宋宗宇;;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认定规则创新研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电源结构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吕当振;O_2/CO_2燃烧方式下煤中S析出行为及其与Ca相互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沈铁冬;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配套措施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6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伟;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安永刚;休闲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9 宋敏;榆林资源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预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燕军;二战后中东地区的军备竞赛与军备控制[D];西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俊珍;风化型土质金矿尾矿植被恢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董海宁;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肖兴;环境权入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6 詹洁;矿产资源的刑事保护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王力国;城市地段空间生态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王芸;中国碳交易现状与实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陆诤岚;结构性污染成因的分析与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孙佑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境立法的基本经验和存在的问题[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贾晓娟;;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两型社会”产业结构调整[J];理论月刊;2008年03期
4 钱枫林;刘强;陈帮华;;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04期
5 刘洁,李玉根;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佟柔;王利明;;我国民法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发展与完善[J];中国法学;1985年01期
7 李栋;何康林;纪振;;江苏省人口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先新;;三峡生态安全源于忧患 生态文明创新始于忧患[J];中国林业;2008年09期
2 李康;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安全问题[J];环境科学研究;2001年01期
3 贾全欣;环境恶化 生态安全挑战国人生活[J];基建优化;2001年03期
4 冯蕾;;从生态建设中收获经济效益——访蒋明君[J];当代生态农业;2007年Z2期
5 张淑云;;生态安全型复合高效絮凝剂的一步法制备方法[J];工业水处理;2008年03期
6 王权典,周珂;国家环境安全及其法律保护比较研究[J];环境保护;2003年02期
7 马乃喜;西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问题[J];陕西环境;2003年01期
8 钟祥浩,刘淑珍,王小丹,李祥妹;西藏生态环境脆弱性与生态安全战略[J];山地学报;2003年S1期
9 黄青,任志远;论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02期
10 赵彤堂,张桂荣,许卓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J];吉林林业科技;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伟;;生态安全战略研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2 章小明;;西部开发必须注重生态安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肖笃宁;;干旱区生态安全研究的意义与方法[A];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权典;;我国生态安全应对入世挑战的法律思考[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5 王晓蓉;汪承润;林仁漳;田园;徐向华;薛银刚;顾雪元;郭红岩;;重金属污染土壤对生物体的微观致毒机理及生态安全早期诊断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6 任志远;;区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分析[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7 钟章成;;物种在西部开发中的重要性——兼论物种对生态安全的作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8 李建牢;任杨俊;;关注西北地区生态安全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9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卞正富;瓦哈甫·哈力克;;且末绿洲生态安全与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研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君英;;国家生态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拴科;构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N];中国环境报;2006年
2 王永生;国土生态安全不可小视[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3 特派记者 陶媛慧;把维护生态安全纳入法制化轨道[N];友报;2007年
4 记者 刘琴 张漫宇;中国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积极贡献[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5 孙家驹;农林水应从分道扬镳转向一体化发展[N];学习时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武卫政;提升监管能力 保障生态安全[N];人民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王娅;维护国家生态安全[N];中国环境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白剑峰;灰色的灾难[N];人民日报;2001年
9 ;俄罗斯强化生态安全新举措[N];中俄经贸时报;2008年
10 任克琴 赵剑波;十堰市:加强生态建设 确保生态安全[N];人民政协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辉;基于城市化过程的东北地区生态安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王三;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王耕;基于隐患因素的生态安全机理与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4 吕光辉;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安全评价、预警与调控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5 张婧;胶州湾海岸带生态安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李晶;3S支持下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时空差异与生态安全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晓峰;基于GIS和RS榆林地区生态安全动态综合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大庆;黑龙江省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分析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9 邱微;黑龙江省资源与生态承载力和生态安全评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罗永仕;生态安全的现代性解构及其重建[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琴;小城镇地区生态安全研究初探[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2 王希强;基于GIS和RS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邹长新;内陆河流域生态安全研究——以黑河为例[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4 何焰;上海市水环境生态安全与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徐伟;论中国的生态安全问题及其对策[D];青岛大学;2005年
6 张镝;防止境外污染转移的法律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7 茹冬;吉林省生态安全评价及指标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王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观[D];内蒙古大学;2005年
9 刘f;福州市南台岛生态安全探研[D];福州大学;2006年
10 兰叶霞;基于生态足迹的江西省生态安全时空动态定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03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103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