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环境法学研究范式的变革:从主客间性到主体间性

发布时间:2017-11-19 23:00

  本文关键词:环境法学研究范式的变革:从主客间性到主体间性


  更多相关文章: 自然环境 主客间性 主体间性 交往理性


【摘要】:环境法作为联系人与自然的部门法,其制订和适用都应当有着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的法哲学观念。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人类本身已经成为影响生态的重要力量。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何维持人与自然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在主客间性范式下所形成的环境法学使人类自身与自然环境处于分裂的状态,应该从主体间性的交往理性视角去审视当下的生态问题,重建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环境法学中的人与自然关系必须转向,用"主体—主体"关系代替"主体—客体"关系进行交往理性的重建,从而在人与自然作为平等主体的交往对话中重塑生态的平衡。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2.68
【正文快照】: 在人类科技已经上天揽月入海探底的今天,人类的生产活动不断地影响改造着自然环境,威胁人类生存的最大敌人已经不是蕴藏巨大能量的自然而是破坏力极强的人类自身。诺贝尔奖得主、荷兰大气化学家保罗·克鲁岑甚至提出“人类纪”的概念,认为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足以进入一个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诺;;万物何处不同尘 生态审美的主体间性原则[J];人与生物圈;2013年04期

2 吴利敏;;高校师生之间的理解对话与主体间性探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6期

3 代朝霞,李红惠;从波普三世界理论分析大学师生主体间性[J];现代大学教育;2003年03期

4 武松梅;;主体间性视域下的高职服装英语教学[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将;周宁;;当代心理学的主体间性转向[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杨春时;;中西主体间性美学的互补:审美同情说与审美理解说[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鹏周;;树、山、水:布依民族主体间性审美特质[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成龙;;李大钊主体间性思想探析[A];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学术论文选集[C];2009年

5 倪睿;李养龙;;从主体间性谈《沉没之鱼》之译写[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樊婷婷;;进入主体间性——图书馆服务人员与读者[A];广西图书馆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29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易鹏;;主体间性哲学视域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2年

8 任小玫;;从自我与他者到主体间性:文学艺术批评的生态文明思考——以《徐霞客游记》为个案兼谈我国当代生态文学发展之去向[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生态文明:环境、能源与社会进步”环境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9 王为华;;文化间性与和谐世界[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杨培德;;从主体性与主体间性视角反思发展话语——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为例[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春时;中国美学的主体间性转向[N];光明日报;2005年

2 肖建华;主体间性美学与和谐社会的建构[N];光明日报;2007年

3 冯宪光;“间性”的发现[N];文艺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周西苹;WTO挑战哲学[N];中国财经报;2002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副教授 彭海青;刑事调解应当树立三个观念[N];检察日报;2008年

6 淮阴工学院 江应中邋 ;主体间性:幸福感的价值观[N];光明日报;2008年

7 龚浩群;探寻文化间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王凤才;哪里有蔑视,哪里就有反抗?[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9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教授 徐济民;怎样预防夜间性心绞痛发作[N];家庭医生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丁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尹航;论杜夫海纳美学思想的主体间性内涵[D];山东大学;2010年

3 赵康;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西方近代交流思想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4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纪蓉琴;主体间性视阈下的译者元语篇意识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兆强;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张小刚;主体间性与教育[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佳;基于主体间性的社区数字化建设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5年

4 宋海胤;主体间性视域下的丝绸之路文化传播路径与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5 李智慧;主体间性视域下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变[D];云南大学;2016年

6 靳锁;介入中的主体间性[D];山东大学;2010年

7 吴芳;试论文学主体间性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表现形式[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孟香云;师幼交往的主体间性特点及实现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杜志强;论主体间性课程[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徐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051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2051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9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