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中生态损害救济制度的构建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中生态损害救济制度的构建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地下空间 自然资源 生态损害 法律救济 制度构建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地下空间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化开发阶段,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程度俨然成为城市高度发达的体现和标志。但是,值得警醒的是,随着各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热潮的兴起,大量的地下建设工程和功能设施对城市地下空间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害也日渐显现,并呈扩大趋势。“有损害就应该有救济。”因此,如何通过法律手段遏止这种损害发生,并使受侵害的城市地下空间得到及时救济成为法学专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本文在坚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逻辑下,提出了如下大致思路:第一部分,城市地下空间生态损害概述。首先,以地下空间与生态损害两个基本概念为出发点,概括总结出城市地下空间生态损害的内涵。其次,明确指出城市地下空间生态损害本质上属自然资源生态损害范畴,具有损害形式“双重性”、侵害客体“同一性”以及更强的不可逆性等典型特点。这些概念的界定和特征梳理,为论文主题的展开与问题解决做了必要准备。第二部分,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现状分析。从社会实证主义的角度入手,一方面明确地指出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又清楚地看到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中存在着严峻的生态损害问题。这一“趋势”与“问题”矛盾的解决成为新的学术研究课题。因此,在法学层面上,如何运用法律手段遏止城市地下空间生态损害的发生就具有了迫切的现实需求。第三部分,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生态损害救济制度存在空白。本章具体梳理城市地下空间生态损害所面临的法律问题,表现为:(1)生态损害环境处罚措施存在先天不足,无法救济城市地下空间生态损害;(2)生态损害赔偿制度不完备,面对城市地下空间生态损害问题亟需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改进;(3)以环境公益诉讼为主的城市地下空间生态损害索赔程序缺失。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城市地下空间生态损害救济制度的构建变得有的放矢。第四部分,国外生态损害救济制度评析及对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生态损害救济的启示。美国与欧盟的生态损害救济制度发展较早,也较完备,本章采用比较法学研究的方法,通过梳理上述典型国家(或国际组织)行之有效的立法做法和理论研究成果,总结出三点有益于城市地下空间生态损害救济的启示。第五部分,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生态损害救济制度的构建。本章在结合地下空间生态损害自身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回应第二章之“现实需求”,完善第三章之“制度漏洞”,借鉴第四章之“国外启示”,尝试地提出了构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生态损害救济制度的思路,主要包括:(1)城市地下空间生态损害救济赔偿制度,主要涉及生态损害归责原则、生态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以及责任方式等内容;(2)城市地下空间生态损害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主要涉及权利请求主体、损害赔偿范围及诉前辅助程序等内容。(3)城市地下空间生态损害社会化救济制度,主要包括城市地下空间生态损害补偿专项基金制度和城市地下空间生态损害赔偿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济南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J];济南市人民政府公报;2013年21期
2 王郑,张建新;城市地下空间使用权研究[J];黑河学刊;2005年03期
3 郭庆海;周顺华;;城市地下空间的防(反)恐理念初探[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4 韩新;;城市地下空间主要灾害特点及防治[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邢鸿飞;;论城市地下空间权的若干问题[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6 雷泓霈;;认识城市地下空间的价值[J];杭州(周刊);2013年03期
7 封朋安;利·势·策──谈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管理[J];理论界;1997年02期
8 ;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实施意见[J];台州市人民政府公报;2012年04期
9 倪彬,刘新荣;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立法体系构想[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10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J];中外房地产导报;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学渊;束昱;;论二十一世纪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战略[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1999年
2 束昱;;上海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战略研究[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3 张季超;丁晓敏;庞永师;林本海;童华炜;郑先昌;许勇;;广州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分析[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9年
4 陈志龙;;城市地下空间研究现状与展望[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5 张lN;;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趋势与企业技术创新[A];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许琦;尹彦;;长沙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前景及模式浅析[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7 侯学渊;束昱;;论二十一世纪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战略[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8 周云;;城市地下空间防灾减灾[A];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体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赵景伟;周同;吕京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研究[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韩新;徐国;侯忠辉;;城市地下空间灾害二元化管理模式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琪忠邋白彦平;聚焦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管理[N];解放日报;2007年
2 广东建设报记者 黄穗诚 通讯员 胡X 慧;城市地下空间将通过招拍挂取得使用权[N];广东建设报;2010年
3 记者 施晓义;合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N];浙江日报;2011年
4 记者 陈平 见习记者 吴明晓;我市“十二五”期间 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合理利用[N];石狮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陈红梅 刘伟 通讯员 刘元海;用先进理念构筑“立体城市”[N];中国建设报;2012年
6 记者 廖小清 通讯员 夏林春;我省拓展城市地下空间[N];浙江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王丽娟;城市地下开发进入高速发展期[N];中国改革报;2012年
8 柏建军 记者 黄小芹;我市出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暂行办法》[N];绵阳日报;2014年
9 谭作平;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10 束昱 教授;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目标与战略[N];中国建设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宿晨鹏;城市地下空间集约化设计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赵丽琴;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徐梅;城市地下空间灾害综合管理的系统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4 王波;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的探索与实践[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琚娟;基于特征的数字城市地下空间建模技术研究与应用[D];同济大学;2007年
6 孔令曦;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及对策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张芳;场框架下的城市地下空间三维数据模型及相关算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叶凌;城市地下空间热能综合利用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陈伟;城市地下空间开挖对环境的影响与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远;城市地下空间多灾种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沈颖;城市地下空间的使用权权属界定与估价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陆丽丽;城市地下空间定价与交易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叶;西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5 周蕾;城市地下空间灾害事故综合管理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许圣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7 胡宁;基于可拓法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潜力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8 李莎;城市地下空间基准地价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9 陈恒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韩斐斐;城市地下空间权的法理属性及立法构思探析[D];广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12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212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