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渔业用海基准价定价模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渔业用海基准价定价模型研究
【摘要】:在分析渔业用海价格结构基础上,构建了渔业用海基准价格定价模型,并以青岛市养殖、增殖用海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政府征收海域使用金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分类号】:D922.6;F326.4
【正文快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海域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征收海域使用金是海域有偿使用制度有效实施的基础,然而目前我国关于海域使用基准价理论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实践中现行的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制定于2007年,并未与海洋经济的发展同步,在一定程度上制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晓东;常丹东;;水土资源抑损补偿制度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9期
2 陈涵子;严志刚;;城市化进程中江南乡村水体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7期
3 郑婷婷;;漳江口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现状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7期
4 程亚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构建的基本理论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于江海;冯晓淼;;评价生态补偿实施效果的方法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6 薛森;张文秀;冉瑞平;;生态建设的正外部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7 郑敏;张伟;;山地旅游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8 母学征;郭廷忠;;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9 汪慧玲;余实;;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10 高u!;刘建;吴大千;葛秀丽;王仁卿;;基于条件价值法的行业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以山东日照花岗石材行业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良勇;邹冬生;胡长青;李林;;从系统的高度构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马放;赵泽斌;王立;;我国流域水环境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弘;刘雨林;;论在主体功能区建设视角下的西藏生态补偿制度[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郭菊娥;刘洪涛;曹春辉;席酉民;;生态资源补偿费征收的影响效应研究:以陕西为例[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敬民;邹骥;周景博;李海萍;;北京生态城市建设研究总报告[A];2005课题调研成果汇编[C];2005年
6 耿海清;;我国大型煤矿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环境、社会问题及其对策探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曹明德;王凤远;;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以南水北调中线库区水源区(河南部分)为例[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施燕;陈原笑;苏倪;;生态补偿概念辨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伟;戚道孟;;农产品禁止生产区生态补偿机制基础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黄德林;秦静;;日本水资源补偿机制对我国的启示[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志;资源型产业转型补偿机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姜宏瑶;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文红;欠发达地区森林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4 巩芳;政府主导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及在内蒙古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5 金京淑;中国农业生态补偿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彭诗言;中国环境产业发展中的生态补偿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燕;水源地生态补偿理论与管理政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8 张恒义;中国省际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斯丽娟;甘肃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刘兴元;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雍新琴;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怯志豪;长沙市城市湿地利用保护策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王燕鹏;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吴菲菲;流域内产业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媛媛;夏都市水资源定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吴家珍;废水高价值回用工程运行参数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高象滔;煤炭企业环境污染计量与治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崔姣;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朱丽华;生态补偿法的产生与发展[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洪尚群,马丕京,郭慧光;生态补偿制度的探索[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年05期
2 赵岚;资源税计税方法比较研究[J];吉林财税;1997年03期
,本文编号:12584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258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