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评区域限批制度的功能失当及其克服
本文关键词:论环评区域限批制度的功能失当及其克服
更多相关文章: 环评区域限批 环境影响评价 功能失当 法律性质
【摘要】:新环保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区域限批"制度以"地区"为环评管控单元,旨在管控环保地方主义。从文本与价值双重视角观之,由于其实施主体多元,实施方式有"自限"与"他限"之分,实施对象——"地区"不限于行政区划,特别是人为或自然、过错与意外等致因都可能触发,该制度的法律性质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但新环保法主要将限批作为环保部门的义务,而缺少责任的对应设计,在实施中会造成失却其正当功能。应当根据排放者间、环保部门间、地区间环保利益与责任的紧张关系,合理构建保障措施来克服这一问题。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法学院;重庆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我国农业贸易生态化转型的法律保障研究”(12BFX143) 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际碳基金法律问题研究”(14YBA373)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路径与政策配套研究”(2013QNJJ18)
【分类号】:D922.68
【正文快照】: “环评区域限批制度”是新环保法的制度创新之一,对抑制地方无视环保、盲目发展冲动有着积极意义,但其也可能产生较大的负面效应,触发限批的排污者可能未承担制度成本,而后进入者往往成为限批的主要受害者。同时,启动限批可能基于多种原因,限批的形式也可能出现环保部门自我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吕成;;论区域限批的性质界定[J];河南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2 吴卫军;唐娅西;;区域限批:合法性问题及其法律规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黄晓丽;李加军;;区域限批作为一种政策性生态补偿的理论与效应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谦;;对特定企业集团的环评限批应谨慎实施——从华能集团、华电集团的环评限批说起[J];法学;2009年08期
2 刘阿华;;浅析依法按政策行政原则[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1年11期
3 曹树青;;区域限批制度的法律解读[J];西部法学评论;2009年02期
4 张清芳;;行政权的博弈——对区域限批的探讨[J];法制博览;2015年07期
5 李玲;刘小龙;罗军;罗曦;;运用经济制度推进污染减排的探索[J];环境保护科学;2009年03期
6 蒋莉;;环境整治的根本之道——兼对我国现行环保治理模式的反思[J];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7 余敏江;刘超;;生态治理中地方与中央政府的“智猪博弈”及其破解[J];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8 陈康嘉;;对《环境保护法》第44条第二款区域限批适用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9 袁城程;;环评区域限批制度的法律经济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10 姜德文;郭索彦;赵永军;党维勤;陈吉虎;王云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准入条件研究内容与方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伟;公法替代责任根据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程雨燕;环境行政处罚研究:原则、罚制与方向[D];武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顼;区域限批制度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阿华;论依法按政策行政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振江;论区域限批的法律规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4 曹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李海敏;区域限批制度的行政法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梁珊珊;我国农村环境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7 王龙生;农村工业污染法律问题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斌;“区域限批”与地方污染防治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曹庆峰;太仓市2006-2020年主要污染物控制和减排措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吴治兵;区域限批制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洪尚群,吴晓青,段昌群,陈国谦,叶文虎;补偿途径和方式多样化是生态补偿基础和保障[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年S2期
2 巩固;;“环评风暴”的制度困境解析——以水电项目为例[J];法商研究;2009年06期
3 朱谦;;对特定企业集团的环评限批应谨慎实施——从华能集团、华电集团的环评限批说起[J];法学;2009年08期
4 琚迎迎;;论行政处罚的新举措——区域限批[J];法制与社会;2008年03期
5 朱红昆,张志国,崔胜利;开发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3年02期
6 胡建淼;"其他行政处罚"若干问题研究[J];法学研究;2005年01期
7 王社坤;;环评限批的行政法解读[J];环境保护;2010年2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士武;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关于标准应用问题的思考[J];石油化工环境保护;2002年04期
2 汪志军;什么叫环境影响评价[J];新疆林业;2002年06期
3 王孝武,孙水裕,王雄;环境影响评价的数字化方法[J];环境保护;2003年11期
4 魏正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J];上海环境科学;2003年02期
5 路月仙,陈振楼,王军,张垎,许世远;上海市排污口环境影响评价[J];环境保护科学;2003年06期
6 郭强;当前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3年02期
7 何德进;关于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治淮;2003年02期
8 李方敏;道路交通环境影响评价思考[J];江苏环境科技;2004年S1期
9 吴素良,陈建文;环境影响评价中常规气象资料的提供[J];陕西气象;2005年05期
10 田萍萍,刘红,刘玉龙;浅析我国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J];生态经济;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沙丽;;浅析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意义[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二0一一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侯喜茹;;石油勘探生产作业中的环境影响评价[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3 吴海梅;李俊杰;张振雅;;环境影响评价中根据项目特点合理设置专题内容[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4 周国富;;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5 毛庆国;;粤港跨界环境影响评价问题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6 郭波;纪江海;尹君;;关于两规中环境影响评价的比较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7 林锦慰;;香港净化海港计划:环境影响评价[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8 杨越;;水泥项目矿山开采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几点建议[A];2009全国非金属矿产资源与勘察技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9年
9 于齐敏;王世进;;浅析环境影响评价的司法审查[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10 黄志甲;张旭;竞峰;;空调冷源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A];上海市制冷学会二○○三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乐琴;市人大代表建议:北京应制定高大建筑环境影响评价体系[N];北京科技报;2003年
2 高舜礼;旅游开发须做环境影响评价[N];中国改革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方芳;提高业务水平确保环评质量[N];中国环境报;2004年
4 记者 赵关良;上海将所有规划建设项目纳入环境影响评价范围[N];中国环境报;2004年
5 孔凡青;我国规范环境影响评价行业[N];中国审计报;2005年
6 记者 郄建荣;一地三域规划须依法环评[N];法制日报;2003年
7 李银月;沈阳实施环境影响评价[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8 衷向东 吴爱明;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避免污染行业发展[N];光明日报;2005年
9 刘树铎;68家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被查处[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10 宋国平 本报记者陶然;川九公路4000万打造绿色长廊[N];四川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晓艳;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陈光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6年
3 宋欣;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李铁柱;城市交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及预测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5 陈昕;基于有效管理模型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林驰;桥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黄正;我国建设项目健康影响评价的问题与对策[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信兰;预防建筑装修污染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保障[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娜;煤炭行业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3 刘翔;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D];山东大学;2008年
4 王yN;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影响评价[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李文;土地利用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6 张景成;农安工业集中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与保护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杨李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塘沽区的实践与问题探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8 龙素群;环境影响评价专家系统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9 周晓琴;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中若干方法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10 叶朝霞;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对策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961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296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