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传统环境权利剥夺研究初探
本文关键词: 三峡库区 环境剥夺 包容性增长 出处:《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传统环境权利剥夺是近年来环境制度、社会公平、贫困等问题研究中的重要概念。本文以三峡库区为研究靶区,在讨论库区基本社会状态的背景下,对传统环境权利剥夺的内涵和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在三峡库区实施包容性增长政策解决环境剥夺的可能性。对三峡库区传统环境权利剥夺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长江中下游对库区的剥夺;二是来自原居民和库区地方自我发展对库区核心区的剥夺;三是发展限制政策对三峡库区经济发展机会的剥夺。解决三峡库区的环境剥夺问题,除了实施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之外,包容性增长十分必要。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所取得的收益应该投资于以贫困人群为目标的教育和当地经济社会改善上,以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推动制度发展。
[Abstract]:Traditional environmental deprivation in recent years, environmental system, social justice, important concept in the study of poverty and other issues. In this paper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s the research target, in the discussion of the basic social status in the background,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environmental deprivation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were reviewed, analyzed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to solve the possibility of environmental deprivation. The traditional environmental deprivation rights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ree aspects: one is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rea is deprived of; two from the original residents and local area deprivation on self development in the core area of the reservoir; the three is from the restriction policy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economic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To solve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the environmental deprivation problem, in addition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udent macroeconomic policies, inclusive growth is very necessary.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nefits should be made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and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improvement aimed at the impoverished population in order to enhance social cohes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基于‘环境善治’结构的长江上游禁止开发区生态补偿制度实证研究”资助(09XJC790022)
【分类号】:D922.6
【正文快照】: 一、引言经济发展偏向制度引致的地区间环境、资源与经济不平等交换和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也不例外。国内外研究者通常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发展中国家实行工业化战略需要获取资源富裕地区大量的环境资源;二是经济发达地区利用资本和政治优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方创琳;刘海燕;;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区域剥夺行为与调控路径[J];地理学报;2007年08期
2 陈果,顾朝林,吴缚龙;南京城市贫困空间调查与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5期
3 毛丹;王燕锋;;J市农民为什么不愿做市民——城郊农民的安全经济学[J];社会学研究;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蕴;朱传耿;;我国对城市社区分异的研究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5期
2 方创琳;刘海燕;;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区域剥夺行为与调控路径[J];地理学报;2007年08期
3 朱冬亮;贺东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林权升值因素分析:对福建林改的思考[J];东南学术;2007年03期
4 余佳;丁金宏;;大都市居住空间分异及其应对策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徐琴;;可行能力短缺与失地农民的困境[J];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6 徐琴;;城市体制外贫困社群的生产与再生产[J];江海学刊;2006年05期
7 王刚;;社会排斥与农民工社会权利的缺失[J];理论观察;2006年02期
8 徐琴;;论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困难[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袁媛;薛德升;许学强;;转型期广州大都市区户籍贫困人口特征和空间分布[J];热带地理;2006年03期
10 王桂新;张蕾;张伊娜;;城市新移民贫困救助和社会保障机制研究[J];人口学刊;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徐琴;;体制外贫困社群的生产与再生产[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2 余佳;;大都市居住空间分异:顺其自然还是主动限制[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3 袁媛;王磊;许学强;;基于社会剥夺理论的城市贫困空间研究体系[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冬民;城市贫困:从社会排斥角度分析[D];西北大学;2006年
2 尹海洁;城市贫困人口的经济支持网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牟新云;基于需要理论的进城农民工行为分析与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潘华;“选择”中的二元秩序与二元秩序中的选择[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5 许光;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福利经济视角下的城市贫困群体现象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了;文化排斥情境中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武前波;郑州市居住空间演变过程及动力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3 陈凤兰;社会排斥与农业女性化[D];厦门大学;2006年
4 高方萍;转型时期影响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制度性因素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周燕;成为新城人:社区身份认同的型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冯帮;社会排斥与流动儿童的教育公平[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刚;社会排斥与权利贫困:农民工权利保障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徐小宝;流动民工消费结构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臧伟坡;非均衡发展[D];中南大学;2006年
10 倪杰;南京市城中村村民市民化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文娟;;论“社会排斥”与农村“新贫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5年06期
2 闫小培,魏立华,周锐波;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关系协调研究——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为例[J];城市规划;2004年03期
3 陈涌;城市贫困区位化趋势及其影响[J];城市问题;2000年06期
4 刘海龙;从无序蔓延到精明增长——美国“城市增长边界”概念述评[J];城市问题;2005年03期
5 朱振国,许刚,姚士谋;大城市边缘区城市化进程的实证分析——以南京江宁区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3期
6 刘家明;旅游度假区发展演化规律的初步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7 吕拉昌;极化效应、新极化效应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持续发展[J];地理科学;2000年04期
8 张晓平,刘卫东;开发区与我国城市空间结构演进及其动力机制[J];地理科学;2003年02期
9 陈果,顾朝林,吴缚龙;南京城市贫困空间调查与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5期
10 方创琳;区域人地系统的优化调控与可持续发展[J];地学前缘;2003年04期
,本文编号:14857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485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