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我国《森林法》立法目的之反思与重构

发布时间:2018-03-08 15:34

  本文选题:森林法 切入点:立法目的 出处:《法学杂志》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应当在科学认识森林资源价值的基础上,根据森林生态规律和林业经济规律的基本要求,立足于我国森林资源和林业产业发展的现实国情,借鉴俄、德、日等国家森林立法的先进经验,重构我国森林法的立法目的。具体而言一是优化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国土利用空间秩序,加强生态建设,保障生态安全,维护环境权益,建设生态文明;二是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蓄水保土、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三是调整林业产业机构,优化林业发展方式,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四是维护林农和林业经营者合法权益,增加林农收入,增进社会公平。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 value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according to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forest ecological laws and forestry economic laws, China should base itself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forestry industry in China, and draw lessons from Russia and Germany.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forest legislation in Japan and other countries reconstructs the legislative purpose of China's forest law. Specifically, one is to optimize the land use space order of forestry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o strengthe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o ensure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to safeguard environmental rights and interests. To buil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econd, to speed up land greening, to give full play to forest water and soil storage, to cope with climate change,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to protect biodiversity and to provide forest products; and third, to readjust forestry industry institutions and optimize forestry development methods. The fourth is to safeguard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forest farmers and forestry operators, increase the income of forest farmers and promote social equity.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我国森林法修改相关法律问题研究”(编号:BLRW2010-10)的阶段成果
【分类号】:D922.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励龙昌,孟宪宇;区域森林资源结构调整的原则[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周珂;侯佳儒;;论林农合法权益保护[J];法学杂志;2006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蔡珍;森林资源分布状况评价指标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郎南军,郭立群,孟广涛,方向京,温绍龙,郑科,袁春明,李贵祥;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系统分异规律的分析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李金荣;刘刚;李纯;;实现可持续森林结构调整模式的基本条件与构造前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3 朱源;康慕谊;刘全儒;苏云;江源;;贺兰山针叶林结构特征与种类组成的比较[J];地理研究;2007年02期

4 施莹;刘生冬;王鸿钧;;森林资源及其生态与社会效益研究进展[J];吉林林业科技;2008年01期

5 周珂;;论我国林业物权的体系构造[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毕畅;陈永富;;发展权视角下的林农权益保护法律问题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0年02期

7 王惠;董芳;解伏菊;;基于GIS森林资源空间格局变化与经营决策分析[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志彬;农民土地权益立法保护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2 廖声熙;滇中云南松林景观格局、林分结构及近自然经营模式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3 王维芳;迎春林业局森林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的动态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4 王春玲;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中植被结构调整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文乐;我国林木资源个人所有权保护若干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金银亮;我国集体林权法律制度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军;经济区域差异研究方法探讨——以保定市为例[J];保定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2 冯秀兰,宋铁英,姚建新,杜京莎,蔡霞;基于GIS的集体林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与开发[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岳昌君;刘燕萍;;教育对不同群体收入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4 熊俊;基尼系数四种估算方法的比较与选择[J];商业研究;2003年23期

5 孟伟 ,高吉喜 ,,陈佑启 ,李增元 ,李军 ,李双成 ,龚建华 ,李岱青;GIS技术在环境资源工作中的应用与发展[J];地理信息世界;2004年05期

6 赵颖慧;曲笑岩;李凤日;;基于GIS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7 刘洋,金凤君,甘红;区域水资源空间匹配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8 谭庆康,潘智慧;论我国村的民事法律地位——对我国农村产权制度的构想[J];法学;2003年03期

9 郑永红;基尼系数与流动人口犯罪[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褚晋;高巍;王俭;;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确定[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建洲;森林资源可持续性宏观调控系统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世界拾零[J];世界知识;1980年08期

2 长青;;什么是经济法[J];学习与探索;1980年04期

3 ;中国的各级法院[J];今日中国(中文版);1980年Z3期

4 周俊南;;在“巴西奇迹”的背后[J];拉丁美洲研究;1980年03期

5 王修瑜;调整林价和营林基金结构 促进林业生产发展[J];求实;1981年01期

6 黄勤南;论解决山权林权纠纷[J];政法论坛;1981年04期

7 ;认真执行森林法(试行) 严惩破坏森林罪犯[J];人民司法;1981年05期

8 张宗谔;;苏联开发东部地区的经济组织形式——区域生产综合体[J];日本学论坛;1981年01期

9 何松年;;加强企业民主管理 开好职工代表大会[J];中国农垦;1981年11期

10 郑焕宇;马来西亚的林业[J];东南亚研究;198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存福;王沙生;蒋湘宁;;NaCL胁迫对胡杨细胞超微结构及ATPase活性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生物膜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2 仇荣亮;;顺德市新市区中心区环境规划中的生态问题[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3 张顺华;;废纸脱墨工艺的发展[A];中国造纸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谭卫广;宁波;陈智营;黄醒群;;珠海市噪声污染控制工程规划[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5 元昌安;魏文展;;利用Logistic模型预测林木生长[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6 张建民;;明清秦巴山区生态环境变迁论略[A];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7 魏国印;万秋山;孔繁德;;拓宽资金渠道,增加资金投入,促进秦皇岛市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8 韩志刚;陈福厚;汤兵勇;王洪桥;许正卿;高云峰;任杰;徐玉林;;伊春市宏观经济模型及其计算机系统[A];企业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9 甘利人;王日芬;王蓉;;试论网络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0 陈建标;;闽南清代陶瓷生产与厦门港对外贸易[A];厦门博物馆建馆十周年成果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作者单位:省经济信息中心 叶晓明;安徽城市化发展反思[N];安徽日报;2000年

2 杜雪巍 涂立明;罗忠福:反思民企[N];北京科技报;2000年

3 中共北京市委工业工委书记 北京市经济委员会主任 金生官;重构新产业群体[N];北京日报;2000年

4 徐冰;好在历史是存在的[N];中国保险报;2000年

5 李冰;标本理应兼治[N];中国财经报;2000年

6 林戎 张华;企业发展须有“平台”[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7 记者 陈寿春;森林资源家底摸清 森林覆盖率上升[N];中国环境报;2000年

8 记者 陈寿春;三号行动吹响号角[N];中国环境报;2000年

9 台桂花;打开心灵之门[N];中国环境报;2000年

10 记者 陈祖洪 海南日报记者 侯小健;海南启动护林“三号行动”[N];中国环境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玉德;林业产业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2 王永清;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3 周荣荣;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向与生态建设的跃迁[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4 徐怡红;我国林业税费改革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5 李祖明;互联网上的版权保护与限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吴巩胜;森林资源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7 郭志伟;白河林业局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8 曹建华;林业投资项目环境影响价值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9 王兆君;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运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10 王树良;建国以来黑龙江森林经营管理的系统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君;农牧交错区生态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卓资县案例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0年

2 陈树学;延边林业发展探析[D];延边大学;2000年

3 周洪禄;黑龙江森工林区人口承载力问题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0年

4 吴晓刚;地理信息系统在秦岭火地塘林场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5 范欣;角逐·奔跑·超越——对中国媒介品牌及品牌化经营的回顾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叶祥北;城市环境污染的经济计量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7 于杰;关于我国森林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8 高环;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

9 朱文蓉;福建历代森林资源变迁[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邓立斌;基于ANN的森林经营决策模型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1年



本文编号:15844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5844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7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