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自然资源立法体系完善探析——基于资源中心主义立场

发布时间:2018-05-13 08:43

  本文选题:自然资源立法 + 资源中心主义 ; 参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摘要】:基于不同理论和立场来建构自然资源立法体系,会导致产生不同的功效。虽然我国自然资源使用权侧重于土地中心主义立场,但资源中心主义的立法取向实则更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演进规律。基于资源中心主义立场,我国自然资源立法体系的完善路可以从实体法、程序法两方面予以了探究。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legislation system based on different theories and positions will result in different effects. Although the right to use natural resources in China focuses on the position of land centralism, the legislative orientation of resource centralism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law of natural ecological evolution. Based on the standpoint of resource centralism, the way to perfect the legislative system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China can be explored from two aspects: substantive law and procedural law.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法学系;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自然资源权益交易法律问题研究”(SWJTU092ZT40)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杜群;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环境法创新——环境法概念的复元和范畴的重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何国萍;;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解读与制度创新[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张先昌;蒋伟亮;;和谐社会语境下的检察监督权——基于民事公益诉讼的阐释[J];河北法学;2007年09期

4 周训芳;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法律定位的若干思考[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程守太;邓君韬;;整体生态价值——经济法域价值取向之匡正与补充[J];生态经济;2007年05期

6 曹孟勤;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J];学术月刊;2003年06期

7 曹明德;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伦理观的转变——兼论道德共同体范围的扩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8 易小明;;两种内在价值的通融:生态伦理的生成基础[J];哲学研究;2009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系 王雨辰;[N];光明日报;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亮;胡正发;;生态危机根源之博弈分析——以农业生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2 肖建华;唐玉富;;公益诉讼的建构[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于明;;法律规则、社会规范与转型社会中的司法——《叔向使诒子产书》的法理学解读[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4 魏建国;;西方自由与权利的合法性来源与存在样态——从古典到现代的历史考察[J];北方法学;2009年04期

5 何国华;;公益诉讼与和谐社会之构建[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张旭东;;我国群体诉讼制度构建的法经济学思考[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江山;法律革命:从传统到超现代——兼谈环境资源法的法理问题[J];比较法研究;2000年01期

8 杜群;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环境法创新——环境法律体系的重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9 杜群;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环境基本法的创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孙欢;廖小平;;政治参与主体的伦理维度——兼及环境伦理的视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张志丹;;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伦理学研究的十五大热点问题[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杜群;;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环境基本法的创新[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3 曹明德;万丽丽;;论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补偿制度[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4年

4 卢锟;李小月;;资源权浅论[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5 孟庆垒;;自然物权利论争综述[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6 夏少敏;陈真亮;;中国环境法典体系研究——以自然保护法为分析视角[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7 陈真亮;;我国自然保护的规范和政策[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卢炯星;吴永富;;环境风险事件的防范及法律建议——福建上杭县紫金山铜矿污染汀江事件为例[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9 余俊;黎玲玲;;开发区开展与环境风险预防的法律协调[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杨震;法价值哲学导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李爱年;环境法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福胜;法治的人性基础[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杨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刘东生;行政复议制度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程龙;对程序正义研究中的两个基本认知模式的批判性反思[D];吉林大学;2006年

8 杨昌宇;自由:法治的核心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6年

9 张燕;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袁雪;法律选择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章烽;论司法能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仓莉;科学技术对环境产业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倪志钧;论我国示范诉讼之建构[D];苏州大学;2010年

7 周盛春;规范性文件在行政审判中的定位、审查及适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曹志红;信息法的伦理基础[D];中南大学;2002年

9 李文骥;中国的宪法诉讼探讨[D];郑州大学;2002年

10 苏令银;深生态学:理论及其超越[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山;法律革命:从传统到超现代——兼谈环境资源法的法理问题[J];比较法研究;2000年01期

2 冯敬尧;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与实践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3 肖江平,曾东红;调整对象研究的地位演进与总论研究的进路——关于经济法学总论的一项学术史研究[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王灿发;我国自然资源立法对自然保护的局限性分析──兼论自然资源法与自然保护法的相互关系[J];环境保护;1996年01期

5 沈宗灵;再论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J];法学研究;1994年01期

6 徐国栋;民法典草案的基本结构——以民法的调整对象理论为中心[J];法学研究;2000年01期

7 周训芳;欧洲发达国家公民环境权的发展趋势(二)[J];林业经济问题;2003年01期

8 张明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刍议[J];法学论坛;2002年06期

9 姜建初;论我国自然资源法的几个问题[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5年01期

10 王正平;深生态学:一种新的环境价值理念[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玲;;科技进步的人文观照与价值引领[J];求索;2010年03期

2 侍霞;科研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价值取向[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07期

3 李瑜;;论现代大学制度价值取向的构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09期

4 马成松;林莉;;城市规划的价值目标与公正原则[J];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02期

5 瞿卫星;;中小学教育研究的失范与归因[J];科学大众;2007年05期

6 孙德军;;从大学生价值取向看就业心理压力[J];科技资讯;2008年33期

7 柳少蕊;;浅析市场经济下我国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J];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8 肖凌峰;;浅议我国森林立法的生态价值取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35期

9 曹金凤;;浅析刑事诉讼的价值[J];科技信息;2009年34期

10 李小红;;对公民道德建设中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楚明锟;周军;;作为价值取向的责任:一种公共行政的视角[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唐玲;;政府作为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弘扬[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张友谊;;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嬗变[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六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曹春华;;传承与创新——新时期城市规划改革的价值取向[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5 梁慧;;试析陈独秀“五四”时期的文化观在价值取向上的先进性[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君;;图书馆学研究的价值取向[A];第四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谈大正;;公平和谐:生命法的价值取向和立法原则[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8 张忠利;;美国公共伦理与公共管理[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9 宋锦洲;赵靖芳;;我国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反思[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吴建华;;乡村休闲文化的内涵及价值取向[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抒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价值取向[N];四川日报;2005年

2 任悦;天津一项调查显示:中学生价值取向太个人主义[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3 王多;从“裸体新闻”说开去……[N];中国妇女报;2006年

4 唐允明;价值模糊 精品难出[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胡良桂;以人为本:文学的价值取向[N];人民日报;2009年

6 本报评论员;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基层的“国家大事”[N];重庆日报;2009年

7 吴素玲;价值取向 值得商榷[N];文艺报;2001年

8 徐怡芳 王健;非正常价值取向为害当代建筑[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9 金岩石;纳斯达克改变A股价值取向[N];财经时报;2006年

10 胡绍学;从建筑设计的竞标评选看价值观之殇[N];中国文化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刘旭东;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晴;从“教化”到“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冯晓阳;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变迁与现实观照[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红;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郑白玲;特与不特[D];西南大学;2008年

8 宋宝和;高中数学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吴洪伟;当代中国中小学纪律实践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江足宁;弘扬真善美[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艾秀梅;当代大众文化价值取向的现实透视[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徐晓红;我国新闻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及定位探析[D];中南大学;2008年

3 张北坪;新闻舆论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有效影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陈忠群;论中国大学精神的危机与重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庞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及其价值取向[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唐明军;当代研究生价值取向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7 朱婷;普通美术教育生活化之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8 银春;我国娱乐新闻的传媒价值取向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黎祥伦;论审美超越的价值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丽萍;关注“成人”: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82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882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f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